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陕西过年的习俗的作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陕西过年的习俗的作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关于巫山春节习俗的作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提到春节,同学们一定都很激动。我们《作文周刊》的小读者来自全国各地,而每个地方的春节习俗也各有不同。下面我们跟随刘殊曼同学,一起来看看巫山的春节吧!
春节,一年中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在巫山,春节是从冬至开始的。
冬至,村中各家各户开始杀年猪、熏腊肉、腌鸡鸭、买春联,到处红红火火,洋溢着春节来临的喜悦。
腊月二十四,是送灶神的日子。这天,小孩子们都欢喜,因为供桌上的麦芽糖最后总会分到他们嘴里。
送走了灶神,人们更忙碌了。从二十五到二十九,要将过年各种吃的、穿的和用的,统统准备齐全。这几天,街上人来人往,到处可见手提大筐蔬菜水果、米面酱醋的妇女。她们走路时的身子都斜向一边——菜篮子那个重呀!
***的豆腐睡在盆中,油炸萝卜丝丸子被堆成了“金字塔”,焦黄的酥肉有四五盘,瓜子、花生米在锅中翻炒,酥脆的土豆片上,还撒上些亮晶晶的白糖……浓浓的年味儿混着各种美食的香气,从各家各户飘散开来。
除夕过大年,是整个春节最热闹、最隆重的一天。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团年。团年前,要准备少量的酒菜请已逝的先辈团年,算是对“祖先”的尊重。可把等着开饭的小孩子们早急得团团转,只好盯着饭菜咽口水。
按巫山的规矩,团年饭得有猪头、猪尾,象征一年有头有尾;还要有鱼,寓意“年年有余”……团年饭特别丰盛,擺了满满一桌。人们围坐桌旁,阖家团聚,相互祝福,共享美好时光。吃完饭,燃一盆柴火,大家高声笑谈一年的辛勤与汗水,努力与收获,不管过程如何艰难辛苦,在此刻也都化作了内心的甜蜜与满足。
***十二点,四面八方的鞭炮声响起,人们辞旧迎新,更为这份团聚的幸福增添了一份热闹和喜悦。
正月初旬,是亲朋好友相互拜年的日子。孩子们可以拿到红包,买各种零嘴儿和小玩意儿。更高兴的是即使犯点小错,也不会挨打。
关于杭州春节风俗的作文?
初一必讲吉利话:《西湖浏览志》载,明代杭州等地春节每家每户在厅堂上把柏树的枝杆插在柿饼上,下面以大桔子托住,应“百事大吉”之句;因为柏、柿、桔即“百事吉”谐音。
2、小年夜的习俗:
苏杭一带把正月初三作为“小年夜“的习俗,这一天不能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这天每户接灶神,凡宅旁有井之家,早晨备香火,素菜供奉于井栏旁,并将除夕在井栏上新贴的红纸封条揭去,名曰:“开井”。
新年初五,杭州的一般居民家家户户购买“寸金糠”供祖宗,讨个“日进寸金”的吉利。 杭州先民一般都要用胡桃、松子、莲子、枣子、芡实、桂圆和荔枝做成腊八粥,并馈赠亲友,这是杭州人过年的前奏。这碗粥起源于南宋寺庙,原本为僧家斋供用品,称之为“七宝五味粥”。 拜年祝福是过年必不可少的重要活动。大年初一,杭州先民开门头一件事就是放炮杖,俗称开门炮,张帖“开门大吉”,然后拜天地神马,拜家堂,拜灶司,拜祖先神像,再然后按辈分家人行拜年礼。一方水土酿就一方习俗。老杭州的过年习俗,反映了杭州人随缘、达观、仗义、机敏、幽默以及热爱生活、知书识礼、乐趣自取的一方民风,这实在是杭州人的福气。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陕西过年的习俗的作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陕西过年的习俗的作文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112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