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满族过年服装的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满族过年服装的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满族人过年的风俗习惯是怎样?
满族称春节为“过年”,农历腊月二十三称“过小年”。满族人有几句说过年的顺口溜:“二十三过小年,二十四写大字,二十五扫房土,二十六做豆腐,二十七杀年猪,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糊锡(xī)斗。”从过小年开始,满族人家就忙活过年了。 大年三十儿这天,大人小孩都换上新衣,新媳妇要梳京头,穿上旗袍;姑娘和老太太开始剪窗花,男人在院内埋灯笼杆、植松树;小男孩则糊灯笼、堆雪人。
满族人在春节过大年时,有什么风俗,民情,说道?
满族人过年的习俗跟汉族差不多,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到新一年的二月二龙抬头。二十三做粘豆包、豆面卷等粘实,除夕做萨其马,贴对联、窗花,挂笺、福字,互赠荷包。除夕下午摆供、祭祖!半夜吃饺子,然后挂红灯、放鞭炮!初一互相拜年!到了十五吃元宵,赏冰灯、猜灯谜!一直到二月二、大家剃头,吃猪头!
我就是满族,我们这是满族镇。现在过年没什么意思了,没有年味、也没有过年的热情了。这几年搞什么特色文化,过年镇里会有满族大秧歌,但形式重过感情。
我觉得现在的年味是随着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一起变淡的吧!
满族人过春节和汉族基本相同。过去满族人过春节,糕点一一萨其玛,张对联,窗花,挂笺,分旗居分,红,黄,蓝,白色。除夕接神,接神后大门口放一横木以阻鬼,魅进来。掛门神等……
吉林满族人民过年的传统习俗是什么?
承蒙邀请,说道吉林满族人民过年的传统习俗。还真是与众不同,和中华民族其他民族不同,满族人民口中严格意义上的过年其实只有三天。分别是大年三十、大年初一、大年初二。
今天就给大家好好普及下这个知识。
三十是头一天。这天早上,十锅烀肉,灌面肠,贴对联,福字,年画,窗花,满彩。
满彩也叫挂笺,是吉林满族独有,用彩纸制作长方形,上面有文字和图宋,下端呈穗状或锯齿状。颜色与祖上所属的旗颜色相同,数目和祖上来自长白山几道沟有关。
例如祖上来自长白山四道沟,属于镶红旗。贴四张红色挂笺。
三十晚上合家团聚,共进晚餐,吃团圆饭。这是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餐,必须双数,必须有余。
说句实在话,作为一个满族正红旗的人,我还真不知道有什么习俗。除了吃点东西,拜个年,发个红包以外哪有那么多说到。现在唯一能证明我是满族人的大概就是我不吃狗肉和身份证上民族了吧。
我身边也有不少满族的朋友,大家过年都是一个样子。吃饭,喝酒,拜年,睡觉,打麻将。再说句掏心掏肺的话,小时候接触过的那些习俗在长大以后差不多都忘干净了。长大后也没有人教,周围人也没有告诉,怎么流传习俗啊?甚至说,除了周围认识的几个朋友以外也接触不到一丝一毫和满族有关的东西。即使偶尔有机会,在商业化操作下也看不出来什么好的。甚至更多的时候我们会被拒之门外。
所以啊,除了书面上说的好听以外,有几个人能做到过上真正意义上的满族春节呢?
满族有什么习俗和文化?
1.礼节习俗:
满族重视礼节。过去少辈对老辈是三天一小礼,五天一大礼。少辈每隔三天要给长辈打千请安,隔五天见长辈得叩头,打千的形式男女有别,男人哈腰,右手下伸左手扶膝,似抬物状,女人双手扶膝下蹲。路上遇见不相识的长者,要鞠躬垂手问“赛音”(满语,好的意思)。如骑马,要下马闪在路旁让路,等长辈过去,再上马赶路。远方亲友相见,不分男女皆行抱腰接面大礼。“
2.婚嫁习俗:
满族旧时婚姻重视门第,盛行早婚和娶大龄女。这与旗内男子当兵出征,希望早育子女有关。贵族官宦人家,盛行指婚,多由朝廷指定结婚对象,一般旗人也有由族长指婚的情况。清代宫廷的“选秀”,是为皇帝及亲王选妃,一般限定在八旗三品官内部遴选。八旗内男女年龄到十六、七岁,即可订婚,男子订婚与结婚年龄可能更小一些。婚姻由父母包办。
3.饮食习俗:
满族喜爱吃粟米,如糜子、粘谷、稗子、谷子等,喜粘食。粘食如大黄米干饭、大黄米小豆干饭、粘糕、油炸糕、粘火勺、粘豆包、豆面卷子、洒糕、苏子叶饽饽等。小米面饽饽有牛舌饼、碗坨;苞米面饽饽有“菠萝”叶饼、苞米饽饽;高粱米面甜饽饽。
1.简介:
满族人口总数为1068.2万人(2000年),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居第二位。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东北地区的“白山黑水”是满族的故乡,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逐步统一全国,从此开始了满族贵族对全国的统治,辛亥革命之后,清廷覆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满族过年服装的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满族过年服装的习俗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98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