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记录身边的过年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记录身边的过年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那些老一辈儿的春节习俗,你还记得多少?
小的时候,最清楚的事情就是从腊月二十,家里开始为储备年货而做准备!
那个时候家里穷,也没有洗衣机,都是手洗,所以家里的新衣服,一般都舍不得穿,必须要到过年那天吃饭的时候才会穿上!
家里所有的地方都会进行统一清扫,一个地方也不会拉下,父母会提前穿戴好工服进行打扫!
每年的年三十,我和哥哥都会作为家里的积极分子去点鞭炮,就当炮声响的那一刻,才知道新年真的来了!
还有就是家里蒸包子(包子我最爱吃豆沙的),炸油饼,炸果子等!
还要必须蒸一些五花八门的祭品准备着!
现在有的可能就只剩下年了!
你们过年有什么特别的习俗或者习惯吗?
中国地大物博,各地区过年的风俗和饮食各有所不同,我是北方人,过年包饺子吃饺子是必不可少的,大年初一早上的饺子有讲究,看谁的运气好,能吃到包有硬币的饺子,预示着在新的一年会有好兆头。大连是沿海城市,饮食习惯有着自己的特色,大连过节或宴请宾客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无海鲜不成席。过大年饭桌上少不了海鲜,各种鱼虾蟹贝类琳琅满目,有趣的是朋友圈里晒的年夜饭家家户户饭桌上都有这样那样的海鲜,海鲜是过节吃食的主题。
大年除夂,众所周知。年年都过,确不知其中的秘密***。
除夂何意?年终最后一个晚上,夂本为晚,除夂,除去之意。有除旧布新,辞旧迎新,冬去春来之意。。
我们的老祖宗,非常重视过年的习俗,尤其是大年除夂的习俗。并非是封建迷信,应该是几千年的经历所悟,不得不重视规范除夂之习俗。
据我小时候过大年,尤其是过除夂之夜的习俗,公开展示如下:
关于过年的习俗每个地方可能都不一样,我们老家过年的话腊月二十九会把逝去的长辈请回来在家过年(就是我奶奶)。我爸早上会去坟上上香烧纸,然后用黄表写个灵位放在家里的箱子上,年初二在送走。年三十晚上十二点要去庙里烧香磕头放鞭炮,大年初一也要去
我们这过年可特别了
1.年前先给所有亲戚走一遍,就是提着礼物提前去坐坐,吃吃饭聚聚,谈谈一年的收入。
2.家家户户会买好多食物,为初五前日子做准备,因为做生意的不过初***开张,初六开张才吉利,六六大顺。
3.家家户户贴门对子,福联,挂灯笼。
4.初一都穿新衣服,新年新气象。
过年的习俗和习惯,不同的地区有不一样的习俗和习惯,我们东北大连地区过年有以下习俗。
我家大年三十晚上吃团圆饭,晚上六点前饺子必须下锅,菜做的差不多了,饺子捞出锅了摆好,给祖先排位先上一柱香,一家之主带领全家跪拜祖先排位,告诉祖先来家过年了,儿子孙子都回来了,然后全家吃饭。这样的习俗一直延续下来。
大年初一早晨吃饺子,饺子里放钱,吃到钱的人预示着一年掌握财政大权,吃到的钱要贴到春条上。春条就是祝福春天到来,阖家安康幸福的祝福语。
初一上午还要到同族长辈家拜年,如果长辈家挂宗谱还要跪拜磕三个头。初一上午还要给小辈孩子发压岁红包。
家里所有人要穿红袜子,新衣服,新鞋子,要踩小人迎新春。
我们地区可能我们家里比较传统,其他邻居家已经没有这些做法了。
这些做法我们觉得[_a***_]十足,对下一代有个传承,所以就一代一***下去,一直延续。
过年期间你们本地有哪些特有的传统习俗?
我们本地在晋南,最传统的习俗是要蒸枣花糕,打点心,预示着甜蜜幸福,还要在初一这一天本家人要相约去给老辈们依序拜年,祝他们长寿安康,家族大的能聚集几十号人一块拜年,浩荡的拜年支队,浓浓的年味!
解放前,“除夕,易门神,换桃符,贴春联,祀天地、祖先”,外出不归视为不孝。是日,早起去村头“请已故先人回家过年”;中午“供祭天地神灵”;傍晚凑柴于街前、村头点火,老幼围烤,谓之“烤末阳”以示延伸时日,象征兴旺之日;晚上全家聚饮,吃花生,谓之“守岁”与“分岁”,至半夜吃水饺,谓之“辞岁”。吃水饺前,幼辈叩拜父母尊长,谓之“拜年”,饭后同族乡里互拜,下午或次日清晨同族聚至祖坟烧纸叩头,鞭炮齐鸣,谓之“上年坟”。解放后,易门神,祭天地等迷信活动逐渐废除。除夕全家聚饮畅谈于半夜方眠,吃水饺多改为黎明。饭前,鞭炮齐鸣,幼辈给长辈拜年,饭后同族邻居互相走拜问好。机关、团体、学校于节前多举行春节茶话会,开展拥政爱民,拥军优属等活动。正月初一多举行团拜或互相走访。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记录身边的过年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记录身边的过年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87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