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最深刻的过年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最深刻的过年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 最令你难忘的春节习俗有哪些?
- 20年前大家都是如何过年的?给你印象最深的过年习俗是什么?
- 你的家乡都有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过年风俗?
- 回忆曾经浓浓的年味,你最难忘的过年的习俗有哪些?
- 在你亲身经历的过年习俗中,哪些很有仪式感,印象深刻?当时的感受是什么?
最令你难忘的春节习俗有哪些?
最令你难忘的春节习俗有哪些?
春节到了,你过的最令我难忘的是什么?中国农历新年,春节又叫新春佳节。从腊月三十开始吃年夜饭:到大年初一那天全家人都要齐上齐菜,以体现团圆饭一起吃,家庭和睦,一家团聚的欢乐气氛。
年夜饭吃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有一个习俗一直流传至今。一说到过年家家户户都要杀年猪鸭鹅鹅鸭鸡肉红烧排骨都是过年必备的佳肴。我们家一直传承着传统的“腊八粥”,就是将糯米放入锅里蒸熟晾凉后切成小块,和上酱油、香油、盐拌匀后再放入少许冰糖搅拌均匀即可成为粘稠状的稀饭服用。我记得小时候每年总要给奶奶做一锅腊八粥喝。
腊八粥就是将糯米磨成面粉做成粥状,然后把它蒸熟以后和上馅料做成碗状就可以吃了,味道非常鲜美!那时候可是每年吃着都是美味的呢~不过现在都只剩回忆了。
20年前大家都是如何过年的?给你印象最深的过年习俗是什么?
那时,提前半个月去集市上截上布料,让裁缝量体裁衣为家人做上一身衣服,成为家家户户最为重视的年货。
那时,物资相对匮乏,记忆中那几年总会有邻居家添置14寸或者17寸的黑白电视机,彼时周围的小孩就会聚集到一起收看精彩的电视节目,像《射雕英雄传》、《侠客行》等武侠连续剧成为大伙侃侃而谈的话题。
放了寒假的孩子们玩的是插硬盘的游戏机。记忆中十几个孩子排着队午饭都不吃,就为了玩上半小时的魂斗罗游戏。
大人们则忙活着过年的食物,煦煦菜是必不可少的过年硬菜,将土豆片、藕片、地瓜片、花生米用面糊包裹放在油锅里炸熟、炸脆,感觉味道十分美味。
鼻子闻着各种菜的香味;耳朵充斥着时远时近鞭炮声;满眼望去,家家户户的门上贴着殷红夺目的春联;整个村落都洋溢着过年的气氛。
你的家乡都有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过年风俗?
每逢过年爸爸妈妈都会忙碌一阵子购买年货,小年那天吃灶糖,说是送灶。除夕早晨很早就起床贴春联福字,小时候经常和爸妈抢着贴。还要做一桌子丰盛的晚餐,说是晚餐也不晚一般就是在下午两点多就开饭了。吃饭前是要先放爆竹的不过现在不让了,菜的个数不能出单,一般是12道菜代表12个月,为了能过一个肥年少不了肉肉。吃完了还要挂红灯笼,零点时分我们这叫“发纸”在农村的要在院里烧一堆火表示日子红红火火,还要给祖宗先人烧点纸钱,在城里的没法这样就是吃饺子,饺子里还要包上硬币谁吃到谁有福。要是最难忘最难受的就是“守岁”一宿不许睡觉,初一不干别的就是睡。不过现在也没人这样守了困了就是睡,第二天还得赶庙会可热闹了,过年最难忘的我个人认为就是大街上车少了,再也不堵心了,要是总这样多好啊!
谢谢邀请,过年前(年三十)池(杀)鸡,鸭,鱼,猪,做造猪肉(也称客家扣肉),蒸作甜粄(年糕),敬拜祖宗,给晚辈派利是(压岁钱),吃年饭,年初一至年初三不扔垃圾,不杀生,年初三回娘家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大年初一给长辈们磕头拜年。过年穿新衣,放鞭炮,吃饺子,看春晚,这些都是我们豫北农村孩子年年期盼的事,年复一年,已人到中年,要说印象最深刻的事,还是磕头拜年。七十年代,人们还不富裕,豫北的农村孩子。到了大年初一,早早的就醒来,听到窗外的第一声鞭炮,就嚷着让妈妈给拿出新衣,穿上后恭恭敬敬的给爸妈磕个头,便出去给同村亲近的长辈拜年。其实拜年是***,要核桃要糖果是真!有时去到长辈家,爷爷奶奶们还没起,进门就跪下 磕头,爷爷奶奶们就会慈祥的笑着,像变戏法一样从被窝里拿出几个核桃,糖果,那就是我们儿时收到的红包啊!初一长辈家跑一遍,孩子们就会聚在一快比谁要的糖多,核桃大!八十年代,长辈们开始发红包了,而且一年比一年的大,而我,也早已退出要红包的行列,最后变成给孩子们发红包,但唯一不变的是,还是年年给长辈们磕头拜年。儿时的磕头当做儿戏,年长时便感到了对长辈的尊重,而现在才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厚重,每年的磕头拜年,其实是我们中华孝道[_a***_]的传承。我们中国春节文化的拜年发红包,就是每年提醒我们年轻人要尊老敬老,长辈们发红包也算是提醒长辈们要爱幼。而且,我们的拜年风俗,还会一代代的传承下去,因为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家风。
在鲁南地区的平邑,大年三十的早晨,家家户户开始在院子里、屋门前燃烧花生秧或者麦秆,寓意着红红火火,然后在大门前的地上横着放置一根木棒名曰“拦门棍”,寓意将好运拦在屋里 ,将霉运挡在屋外,紧接着放鞭炮。早饭后,一家人按分工清扫卫生、贴对联、祭祖。最热闹的莫过于准备年夜饭,杀鸡宰羊、包水饺、炸酥菜一家人忙得不亦乐乎。
和和美美的酒足饭饱后,一家人就边磕着瓜子边看春晚,春晚一结束立即燃放鞭炮(方言“发纸”)迎新年,将提前用火纸叠好的梯形“元宝”放在院子里点燃,然后全家面向香台跪拜祈福。跪拜完毕,大家分头将将单个引燃的“元宝”和“香”分别迅速小跑放到家畜窝棚、灶台、大门口、厕所等位置,寓意辞旧迎新。
初一早上六点刚过,村落里便人来人往的忙碌起来。主要是年轻人去长辈的家里拜年,拜年的礼仪是跪拜的方式:请长者坐在堂屋中间,然后双膝跪地磕两个头,起身再向女性长者行一样的礼节。如果遇其中一位长者出门不在家里,便会一边磕头一边说上一句:“连俺某某 一块捎着”,总之人不在礼得在。磕完头后,长者会拿出糖果瓜子或者香烟水果之类的往小辈衣兜里装,有的也会有给一些压岁钱。上了年纪的家里,一直到十点左右,人群是一波刚走一波又来,很是热闹。
我是山东菏泽人,我们这边到二十三号的时候送灶王走,然后会在当天买上我们这边的(芝麻糖)不知道你们那边有没有,给老灶爷摆上供,听我爷爷奶奶说让老灶爷吃点糖上天说说好话,来年的话会有好运。然后过了二十三就开始买年货了,集上或者超市里买上,鸡,鱼,猪肉,羊肉,牛肉这几样在我们这边是不能少的几样肉,然后用来蒸碗,亲戚来的时候热上几碗。到三十晌午那天热上几碗肉一大家子人在一起吃吃饭,之后包点到初一那天吃的饺子。饺子是韭菜鸡蛋馅的,反正我们这边没有吃肉馅的也不知道为什么。还有初一这我们必须早起去给村里的一些老人还有邻居什么的去拜年。
这基本上就是山东菏泽的过年习俗了,不知道你们那边是怎么过的,欢迎评论留言。
回忆曾经浓浓的年味,你最难忘的过年的习俗有哪些?
我是河北人,四五岁就跟着母亲到了父亲工作的地方新乡县一中居住。后来,因为父亲工作调动,我们的家也换了好几个地方,还有了一个弟弟。
小时候过年,我最大愿望就是能穿上一身的新衣服。所以整天对着母亲念叨:‘’妈妈,什么时候过年啊?‘’吗妈总是笑着说:‘’快了快了,等你长大了,天天都会有新衣服穿啊!‘’
盼啊盼,终于等到了1958年的除夕。妈妈拿出给我和弟弟做的新衣服,先让我俩试穿后再脱下来叠好放在枕头下面。口袋里还给我俩每人装上五角崭新的人民币。一再叮咛我们明天早上不能睡懒觉。
大年初一的清晨,还在梦中的我们,就被母亲叫起来,穿上新衣服梳洗完。和弟弟并排站在一起,先给父母鞠躬拜年。嘴里喊着:‘’爸爸妈妈,新年好!‘’
拜完年,父亲牵着弟弟到院子里放鞭炮。越早越好,说是抢‘’福气‘’。我和妈妈在屋里下饺子。等爸爸放完鞭炮我们一家就围坐在一起吃五更饺子。
妈妈事先会在几个饺子里分别包进一枚制钱,说是谁要吃到啦!新的一年就会有福气,交好运!
不知不觉,一个甲子过去了。我有时也会感叹自己老了,对过年的那种期盼心情也淡了许多。但是我们今天欣逢盛世,人老心不老,夕阳无限好。
我是湖北人,小时候最难忘的过年习俗是守岁。除夕之夜,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春节联欢晚会,同时父亲会时不时的上香,确保香火到天亮都是续着的。这一晚上,我们基本上都会整个晚上不睡觉,然后凌晨十二点的时候,村里每家每户都一起放鞭炮和烟花,热闹非凡。天还没亮,我们就挨家挨户拜年。
在你亲身经历的过年习俗中,哪些很有仪式感,印象深刻?当时的感受是什么?
祭拜祖先是一种怀念和传承,所以一定要有仪式感。
给老人拜年看到的是那种欣慰和儿孙满堂的满足感,要有仪式感。
给孩子发压岁钱,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总要有些勉励的话,同时是做给孩子们看,也要有仪式感,
中国太大了,各地的风俗习惯都不完全一样,但上述的三种是比较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最深刻的过年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最深刻的过年习俗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84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