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80后过年的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80后过年的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五零、六零、七零和八零年代的春节习俗,你还记得多少?
让过来人与你分亨不同年代春节的记忆。五十年代新中国刚建立,百废待兴,人民生活仍显贫穷,但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那时的春节在保留着浓厚的传统习俗的同时,掺入许多新源素。家家户户贴春联,春联大量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容,传统戏剧与现代歌舞同台上演,最常见的是扭秧歌,唱社会主义好。除夕各家各户都准备了丰盛的大餐,一家老幼欢聚一堂吃年夜饭。接着要守夜,迎接新的一年到来。大年初一大拜年,晚辈要给長辈磕头行礼,長辈要给晚辈新年红包。一年忙到晚的人们难得亨受三天休息,正月初四陆续又开始劳作。六十年代的春节是在国家糟遇经济困难时期度过的。那时的人们主要兴趣都放在吃的上面,其他的***活动降温不少。当时许多食品都需要凭票供应,为了筹备一餐年夜饭,许多人都要到处排队购物,才能备齐。七十年代的春节是在特殊时期度过的,那时破四旧立四新,过革命化春节成为口号。最奇葩的是粗粮野菜上桌吃年夜饭,美名为忆苦思甜。八十年代的春节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风,祖国充满生机,人们喜气扬杨,春节更加热闹了。多年不见的许多传统习俗又重新逞现在人们的眼前。在有了电视机后,春晚成了年夜大餐。人们在穿好吃好后越来越追求精神生活。这是我对不同年代春节的片断记忆。
现在感觉年味没那么浓了,80后的同学们,哪些儿时的过年习俗让你们最怀念的?
身为80后的我,最怀念的就是每到年三十晚上十二点,家家户户都开始放爆竹,非常热闹。试过有一年,逛花街晚了,差五百米就到家,但家家都开始放爆竹,我和我的家人就像走难一样,一直跑跑跑,那时候真的很惊恐,但现在回想起来,又是另一翻滋味,因为那种才是新年的感觉。而且又可以放烟花,想玩什么烟花都可以自己选择,记得有些烟花叫地老鼠,滴滴金,真的很开心,现在去拜年也没有了,完全感觉不到过年气氛,就是普通放个小***的感觉。
70、80后们,你们还记得小时候过年才有现在却没有了的风俗吗?
先自己答一个
小时候过年,我们湖南岳阳的小孩有过年"讨包喜"的风俗。就是村里的小孩都成群结队串门到村里各家各户去讨要吃的(类似美国那边的万圣节传统),每个人都斜挎着清空了的书包,一起大喊"年年红红火火,祝新春大吉"之类的吉祥话,然后大人们就开心地拿出瓜子花生,一人一捧装书包里,期间少不了要和小孩们开玩笑,不认识的小孩更是要多给些鼓励明年再来,好生热闹。
那时候,基本上各家各户都很穷,我们只要能讨要到吃的就老开心了,一般一个村能讨要到小半书包瓜子花生糖粒子,然后再到隔壁村去,直到书包装满为止,然后开开心心回家。
现在各家各户都盖小洋楼了,小孩子的物质生活都有了极大的提升,出来"讨包喜"的越来越少了,少了很多快乐。好怀念过去热闹场景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80后过年的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80后过年的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83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