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家乡准备过年的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家乡准备过年的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过年了,爸妈会提前几天蒸馒头,炸丸子,现在还有这个习俗,你的家乡过年有什么习俗呢?
以前条件不好,很多东西只有过年过节才做来吃,比如炸丸子,炸油条,等等…现在农村条件也越来越好了,想吃啥平时都能吃到了。不过,过年的风俗多少还是存在的,没点风俗过年就不热闹没意思了😛😛
按照东平的习俗,备年货首先是要炸萝卜丸子。在西菜园住的时候,总是姥姥家和我家联合来炸,到现在我还清楚记得有一天我在家门口的一个石磙上玩,然后猛一抬头突然看见姥姥姥爷推着一车东西远远过来了,我便兴奋地往家跑,通知家里姥姥姥爷来啦。至于后来怎么炸的,已经完全没有印象了。
真正对炸丸子有印象是搬到盐店后街之后。那时候姥姥一家都去了县城,而家里忙于年前生意,所以炸丸子由奶奶和她的一个表弟,我的舅姥爷来完成。舅姥爷人品很朴实,每年都会来我家帮忙,洗萝卜、擦丝、剁馅,一气呵成。到了晚上家里不来外人了,才会起锅烧油来炸丸子。每到这个时候,奶奶都要反复叮咛我们这些小孩,别乱说话,不要问这问那,以免惊扰了一位叫捣鼓神的神仙。据说春节前后有一位捣鼓神爱开玩笑,经常把张家的东西捣鼓到李家,再把李家的东西捣鼓到往家,总之,只要备年货的时候有小孩乱说话,他就会来捣鼓。有一家的包好的白面饺子被捣鼓神捣鼓成了黑面的,吃的时候却一口一个金元宝。我就寻思着什么时候捣鼓神能给我捣鼓点金元宝呢。当然,这只是传说,在那代人眼里,炸的丸子春节要用来祭祖,不让乱说话是一种对祖先的尊敬。
谢谢邀请!
以前:每年腊月二十五、六,老人早就把面粉、油、肉、鱼……等一切年货备齐。开始蒸馒头…等面食。蒸过馒头就炸丸子、藕合,把上供的鱼也稍微炸一下成金***……忙活一两天,确实热闹,年味浓重。……
现在:生活节奏快,较以前方便的多。
大部生活在市里,写一份年货清单,一站式购物…一家人去超市转转基本就准备齐全。丸子、鱼还是要炸的。只是没有以前的感觉了…
也许是年龄使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也没了以前浓重的年味了……
家乡过年的习俗有哪些?
贴春联:家家户户在除夕前会在门口或室内张贴对联,以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幸福和顺利。
吃年夜饭:年夜饭是一家人团聚的重要时刻,菜品多样,寓意生活富足和丰收。
拜年:春节期间,人们互相拜访亲戚朋友,送上新年祝福和礼物,同时也向长辈拜年。
你们家乡过年有什么习俗?
我的家乡重庆酉阳为国家5A级风景区,也是少数民族居住最多的一个地方。每到过年前一个月就开始灌香肠熏腊肉,打糍粑。提前半个月就开始炸油粑粑,炸酥肉。除夕前几天会把家里来一次彻头彻尾的大扫除。三十晚的12点整会在河里放河灯,在正月初三至十五有大型祭祀、玩龙灯,玩狮子灯,扭秧歌。正月十五的晚上,会有一场大型的吃元宵比赛。气氛非常的热闹。
现在的年味越来越淡了,过年的习俗逐渐在消失。
我的家乡在中原腹地,这里是黄河文明的发祥地,所以传统的过年隆重而热闹,那是辛苦劳作一年的人们难得的空闲,再勤俭的家庭都要破费一些,给孩子们添置新衣新鞋,给老人们买一顶新帽子,家家户户都要割几斤肉,包饺子。从进腊月起,各家各户的主妇都开始忙碌起来了,给孩子们赶制新衣,打扫庭院,擦洗厅堂,把平时不用的碗盘都拿出来清洗干净,为了一顿团圆饭的七碟八碗。过了二十三,每天都有不同过年项目。二十三是小年,祭灶日,就是祭奠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报平安所以这天要吃灶糖。二十四扫房子家家户户要把老屋的高空地面打扫得干干净净。二十五,推磨磨谷黍;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年三十,贴花门。贴花门是要贴对联,[_a***_],窗花之类的装饰品,把家里搞得红火喜庆。年三十晚上守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已经过去好多年了,想想那时的年味,心里都是热乎乎的。
大年初一要吃饺子,每家每户早上早起包饺子吃,或是三十晚上包好,初一直接下饺子。在新旧交替的时候,北方讲究初一吃饺子,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饺子的形状颇似元宝,煮熟后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财,元宝滚进来”的好兆头。南方则多数做年糕,谐音“年高”,取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那时的日子很穷,但幸福感很强;那时的物质匮乏,但饭菜很香;那时的节***日不多,但年味很浓很浓!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家乡准备过年的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家乡准备过年的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82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