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过年守岁的习俗由来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过年守岁的习俗由来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守岁之俗由来已久,这一习俗源于?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守岁,又称守岁火、照岁等,其由来已久,是中国民间的年俗活动之一。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
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赶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除夕夜晚上守岁习俗怎么来的?
守岁是中国民间在除夕的习俗,又称照虚耗、点岁火、熬年、熬夜等。守岁的习俗指的是人们在除夕夜这一天灯火通宵不灭,守岁谓之“燃灯照岁”,即大年夜遍燃灯烛,据说如此照过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守岁亦指在除夕夜一家人团聚,熬夜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
守岁的习俗由来已久,现存最早的文献记载出现在西晋周处的《风土记》: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在《秦中岁时记》有这样的记载:“守岁之事三代前后典籍无文,至唐杜甫的《杜位宅守岁》诗云‘守岁阿咸家,椒盘已颂花’疑自唐始。”在唐朝时候,白居易曾经写过一首《客中守岁》:“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孟浩然也曾写过“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的诗句。
到了宋朝的时候,守岁的习俗便席卷全国了。苏东坡曾经说过:“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而在《东京梦华录》也有这样的记载:“除夕……士庶之家,围炉而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后来,守岁便成为了中国春节的一种习俗,并流传到了今天。而我们如今守岁的方式一般为看春晚。
守岁一词十分有意思,一个“守”字既表现出人们对即将逝去的旧岁有留恋之情,也表现出人们对即将到来的新年怀希望,一个岁字则代表着除夕过后,人们便又增长了一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在除旧迎新的这个日子里,亲朋好友,围炉而坐,一同诉说着过去一年的故事,带着期望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既有趣又增进感情。
参考资料:《东京梦华录》、《风土记》、《秦中岁时记》
过年都有“守岁”的习俗吗?
年三十晚上要熬年。在过去没有电视,也没电灯的情况下,50年代,我们姊妹几个(当时都在十岁上下)也要熬,父母包饺子,我们用粉笔头(在学校拣的)刻成色子,用纸画成路线图,有前进后退等奖惩,等到半夜,吃饺子。
现在,自从有了电视后,看春晚是必须的,看不完就睡去了。
年三十晚上吃的是荤馅饺子。意指过去的一年大丰收。
年初一早上吃的是素馅饺子。意指祈盼新的一年素素净净。
小孩子守岁等红包,因为我们这边一般都是守完岁才发红包,大人一般是打牌,如果一家人齐聚一堂会有各种各样的活动玩闹开心快乐,迎接新的一年。比如猜灯谜,成语接龙,讲故事之类的,还有守岁不是通宵,是过***十二点就好。因为初一还要到处去玩,通宵熬夜身体不好,初一睡觉更不好,古人已经替我们想到了。
守岁的民俗主要表现为除夕夜灯火通宵不灭。除夕守岁,除了岁火外还有“燃灯照岁”的习俗,即大年夜遍燃灯烛。过除夕,所有房子都点上灯烛,还要专门在床底点灯烛,谓之“照虚耗”,说如此照过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过年守岁的习俗由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过年守岁的习俗由来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82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