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过年守岁哪里的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过年守岁哪里的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哪些地方过年要守岁?
在北方,人们喜欢在除夕晚上守岁,家家户户会点燃烛火或挂彩灯,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和糖果,到半夜时才熄灯睡觉。
在南方,人们普遍在年三十晚守岁,此时人们可以一起开心吃团圆饭、放烟火或是玩***牌等游戏。此外,广东还有台山的烧香守岁、浙江的夜宴守岁等不同的习俗。总之,无论在哪里,守岁都是一种表达对新春的期盼和祝福的形式,充满家庭、团圆和喜庆的气氛。
守岁的来历和传说?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汉族传统年俗,这在魏晋时期就有记载。除夕晚上,人们往往通宵不眠,一家老小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这是炎黄子孙仍很重视的年俗。即使常年在外工作的人们此时也一定要赶回家团聚。
中文名
熬年
中国
守岁,又称守岁火、照岁等,是中国民间在除夕的习俗,指除夕夜守岁,指在除夕夜一家人团聚,熬夜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
守岁的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记》: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守岁”习俗起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这就是“除夕”节的由来。古时候,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叫“年”,它每到除夕之夜都要出来伤害人,因此人们届时要燃放爆竹、点守岁灯来驱赶“年”,把“年”赶跑之后,人们开始吃年夜饭,年夜饭都要吃水饺,为了辟邪驱灾,不吃到半夜,不能睡觉。这就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是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古人在一首《守岁》诗中写道:“相邀守岁阿戎家,蜡炬传红向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珍惜年华是人之常情,故大诗人苏轼写下了《守岁》名句:“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由此可见除夕守岁的积极意义。
以上是关于守岁的一些基本来历和传说,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
守岁,又称守岁火、照岁等,是中国民间在除夕的习俗,指除夕夜守在家中等待新年的到来。其来历有多个传说,其中一个是为了驱赶“年”这个恶兽。
相传,“年”每到除夕夜就会出来伤害人畜,于是人们就在除夕夜点起灯火,燃放爆竹,以驱赶“年”。这种习俗逐渐演变成了守岁,意在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吉祥。
除夕守岁从古代什么时期传承下来的?
除夕守岁最早的记载,是从西晋时期传承下来的。
一,何谓守岁
守岁,就是除夕之夜,家里灯火终夜不熄,家人通宵达旦,彻夜不眠。
点亮灯火,有每个房间都有灯火的做法,叫作一房灯火照一房亮。
除夕彻夜不眠做法的意义有多种说法:有老人惜岁之说;有老年添岁延年之说;有少年成长之说;有珍惜光阴之说;有守财之说;有照虚耗之说;有点灯驱邪之说;有躲避年兽不敢睡觉之说;许多地方还有百姓通宵不睡,迎接玉皇大帝的女儿灶王奶奶回到凡间的说法。不一而足。
但有一种说法,则是各地一致的,那就是阖家团圆,辞旧迎新。因为除夕夜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所以,有些地方年夜饭吃得很晚,一顿饭既是头一年的最后一顿饭,又是第二年的全年第一餐饭。称之为年夜饭。这里的“年”包含了两年,头年的饭吃到第二年也没吃完,取年年有余之意。
二,最早的典籍记载是西晋周处的《风土记》
《风土记》记载:“ 蜀之风俗,晚岁相与餽问,谓之餽岁;酒食相邀为别岁;至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
意思是蜀地的风俗,一年结束时,人们互相馈赠礼物,互相问候,称为餽岁;人们互相邀请筵宴,叫作辞别旧岁;到了除夕夜通宵达旦不眠不睡,叫作守岁。
之后,许多年没有守岁的文字记载。到了唐代,杜甫、孟浩然等大诗人才开始有守岁的诗句留存。无名氏《守岁》诗写得最是通俗而且传神有趣:"相邀守岁阿戎家,蜡炬传红向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过年守岁哪里的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过年守岁哪里的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78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