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过年的习俗及礼仪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过年的习俗及礼仪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又到了过年的时侯,请问这期间都有哪些礼仪要注意,为什么?
我就说说我们阜阳太和县,我的老家那边过年的一些有意思的事,这些事都是我从小经历过的。
我们那边农村的习俗是腊月里会炸些馓子,丸子,鱼,大酥鸡之类的。小时候的时候,妈妈是不允许我们烧火,都是奶奶帮忙烧火。男孩子嘛,调皮,坐不住,喜欢说这说那的,刚炸完东西,还要敬神,神先吃,我们才能吃,“灶爷先吃,省油又省钱”我们那这种行为用方言说叫“缘义”,妈妈怕我们说一些不敬神灵的话语,所以不让我们烧火的。
我们那边小年会把灶爷、财神爷海域老天爷的像供起来,摆上贡品,一天上三会静香,大年初一起来,要先盛给神灵们先吃,饺子放在瓷勺子里,还要烧纸,跪下来磕头,祈求神灵保佑。五更起,吃过饺子爸爸会带着我和哥哥去地里上坟,活纸里包着贡品,用竹篮子带着炮竹,去给故去的先人们上坟,活纸燃着后上香,上贡品,磕头,祭奠先人,祈佑后人。
还有一些,回村了,不管抽不抽烟,兜里要装着烟,见到人要问好,甭管别人抽不抽,上去递颗烟。
过年,也就是春节,是我国尤为重要的节日,这期间,有很多的风俗。
正月初一早晨,人们要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拜完年之后,亲朋好友在一起吃吃饭,聊聊天,新的一年就开始了。
正月初二,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而且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这一天通常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被称为“正月不空房”。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
正月初四,按照传统习俗,正月初四是诸神降临人间的日子,有“送神早,接神迟”之说。所谓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迟。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将出去。
正月初六,这天是店铺开张的日子。旧时,老板和店员们会在这一天猛摇算盘,用秤杆敲打秤盘,让店内响声一片,取“响响当当,大吉大利”之意;门板也要贴上“开市大吉,万事亨通”的大红对联;营业前还要大放鞭炮,以示吉利。
正月初七,大年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根据《占书》记载,由初一开始,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
正月十二到十五,过了正月十一,人们开始选购灯笼、搭盖灯棚,准备庆祝元宵节。童谣是这么唱的:“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大地回春的夜晚,又称为“上元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这一天一切活动的主题强调一个“闹”字,放花灯、舞狮子、踩高跷、猜谜语,还要吃元宵、汤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过年的习俗及礼仪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过年的习俗及礼仪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74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