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过年习俗,隋朝的风俗

恒布 2024-07-08 22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隋朝过年习俗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隋朝的过年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春节从初一到初六各有哪些习俗?
  2. 火药是唐朝发明的,宋朝过年放鞭炮已经很普及了。那隋唐以前过年驱鬼用什么方式?
  3. 中国习俗中,大年初一到初八都有何讲究与禁忌呢?
  4. 隋朝的皇帝姓杨,那百姓对于养羊、杀羊是如何避讳的?

春节初一初六各有哪些习俗?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之中最重要的节日,尤其是初一到初六,要遵守的习俗和做事的讲究更是必不可少。

初一,家里不准扫地传说初一在家里扫地,会扫走家里这一年的好运气。

隋朝的过年习俗,隋朝的风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初二女儿女婿回门看望岳父岳母的日子,这天好多的女婿会被灌的酩酊大醉,小时我们常在这天跑到街上看醉汉出丑。

初三,传说是古人口中的“赤狗日”,据说这天出门会与别人发生口角,所以不宜出门,但是现在好像没人在意了。

初四,祭财神,迎灶王爷回归,所以一般初四大家不会出门,会在家里吃饭,迎接灶王爷。初五,是“赶穷”的日子,家家户户选择在天刚亮的时候在家门口放鞭炮,把家里的穷气赶跑。

隋朝的过年习俗,隋朝的风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初六,顾名思义就是“六六大顺”的日子了,许多商家就会在这一天开门,所以经常在初六清晨就会听见许多商家在门口放鞭炮,普通的家庭也会把家里的垃圾全部扔出去。

这是多年以来春节形成的习俗,当然,现在好多人已经不是很在乎了。

春节过完大年三十除夕,就开始正月里的每天日常节日生活。

隋朝的过年习俗,隋朝的风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大年初一至初六的习俗如下:

初一、金鸡报晓。晚辈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

初二、金犬报春。亲眷互拜年,东家留吃饭,西家摆酒筵。

初三、肥猪拱门。女婿看岳丈,媳妇娘家礼品双数带。

初四、三羊开泰。灶王爷要查户,喜迎灶神回人间(迷信)。

初五、艮牛耕春。五路接财神,东西南北中,财富路路通。

初六、马到成功。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开,无人不送穷。

这就是千年流传的年俗,千年传承习俗的仪式就是年味。这种古老的过年习俗,正在被现代科技文明发展的丰富多彩的生活所遗忘…。

火药是唐朝发明的,宋朝过年放鞭炮已经很普及了。那隋唐以前过年驱鬼用什么方式?

火药来源于方士炼丹,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了火药的影踪。越国大夫范蠡所著《范子计然》中记载:“硝石出于陇右。”而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火药,始于唐代。“以硫磺、雄黄合硝石,并蜜烧之”,蜜就是蜂蜜,遇热成碳。这与硫磺、硝石、碳按比例混合,制成火药的单方已经很接近了。

古时科技落后,有些自然现象无法解释,就笼统于鬼神之说。至于驱鬼方法很多,有用桃木剑的,有符咒八卦的,有些比较原始的部落,也会有巫师祭祀等专业人员。而民间用的最多的则是鞭炮。

在火药没有发明前,***用焚烧竹子产生的爆裂声,作为驱鬼道具之一。故此,鞭炮另外的名字就叫“爆竹”。唐代时,把竹竿逐节燃烧,使其发出声响,也称“爆竿”。有诗记载,“新历才将半纸开,小亭犹聚爆竿灰。”

随着社会的进步,爆竹成了火药制作的鞭炮,而春节放鞭炮的目的,也从驱除瘟神恶鬼,演化为人们迎春的一种习俗和仪式。

中国习俗中,大年初一到初八都有何讲究与禁忌呢?

春节禁忌,正源于这种对年的特殊认识,也肇始于人们对“开始”的重视。古人认为春节这一天预兆着全年的吉凶祸福,因而禁忌极多,集中体现了人们趋吉避凶、祈求丰收的心理要求。

《帝京景物略》载,初一五更时不能躺在床上打喷嚏,如实在憋不住,必须赶快爬起来穿上衣服,倘若来不及就已经在床上打了喷嚏,预示一年多病;不能躺在床上聊天;门外有人叫唤不可答应,因为此日清晨在门外呼喊俗谓“呼鬼”;起床后要向长辈、亲友、邻居恭贺新年,说话要讨吉利忌讳说“丧”、“死”、“终”、“病”、“穷”、“亏”等“触霉头”字眼。

隋唐以后,春节***活动越来越丰富多彩,过春节的时间也延长了。同时,还产生了许多有趣的过新年的禁忌习俗。出门时忌讳碰到和尚、尼姑、寡妇等人,因为“初一遇和尚,穷得精当光”、“碰到尼姑,逢赌必输”、“新年遇寡妇,必定做鳏夫”。拜年时也切忌在别人床头贺拜,因为只有病人才卧床不起,受拜于床前,大不吉利。

南方一些地区,民间流传着“井妈照镜”的说法。相传正月初一这一天,是井妈梳妆打扮的日子。人们以一天为一日,而井妈却是以一年为一日,初一这天就是她的清晨了。所以每逢初一,井水是禁止汲用的。因为井里的水面,就是井妈的镜子,如果搅动了水面,井妈当然无镜可照,必然生气,在这一年里就不会施恩赐福给这家人。

大年初一不仅不能杀鸡,也禁忌宰杀一切生灵。中国人是崇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为人准则的。要想自己财源茂盛、寿比南山,那么在新年初一就绝对不能干伤天害理的事,不能杀生。不但不能杀生,还须放生,以积阴德。初一须放生的习俗,其来源有两种依据。

隋朝的皇帝姓杨,那百姓对于养羊、杀羊是如何避讳的?

历史上对于避讳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规则,即: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各种各样的避讳大体上都离不开这个大的规则。在这个大规则中,为尊者讳是最为必要的,历史上有那么多的朝代,又有那么多的皇帝,说起避讳来就会非常的多,比如有一个比较常见的避讳就是皇帝的名字,姓氏是早就有了的,可以不用避讳,但是后面的就必须避讳了。

比如,秦始皇的名字有一个“政”字,他做了皇帝之后,别人的名字里就不能有这个字,有的话就要改名,连带着“正”字也[_a***_]避讳;唐朝建立后,为避讳李渊祖父李虎的名字,遇“虎”则改为“武”,比如虎牢关就改成了武牢关,韩擒虎有时候会被记载为韩擒武。李世民继位之后,对于避讳有自己的看法,毕竟“世”和“民”的出现是非常广的,如果都要避讳会给百姓造成很多麻烦,因此李世民要求只要不是这两个字一起使用,就没有必要避讳,也就是说可以单独使用“世”或者“民”,这让百姓长舒了一口气。

李治继位后,也要避讳“治”,于是治书侍御史改名为御史中丞,诸州治中改名为司马,治礼郎该名为奉礼郎。而且李治还要求避讳父亲李世民名字中的“世”与“民”,李世民不在意的东西,他这个儿子不能不在意,于是民部就被改为了户部,而唐朝著名将领李绩的名字也一改再改,最开始李绩的名字是徐世绩,归附***后被李渊赐姓李,成为李世绩,后来避讳“世”字,就成了李绩。凡此种种,后世的避讳也是只多不少。

皇帝的名字需要避讳,父辈祖辈的名字也要避讳。唐朝时候有一个叫冯宿的官员,曾经被任命为华州刺史,但是他并没有上任。原因就是他的父亲名为冯子华,需要避讳“华”字,这个的话还是说得过去的,但是著名诗人李贺的遭遇就比较悲催了,就因为他的父亲名为晋肃,他就不被允许参加进士考试。

凡此种种,其实有很多时候避讳给百姓的生活带来了不少的麻烦,那么隋朝的皇帝姓杨,“羊”会不会被避讳呢?实际上史籍中并没有记载这个避讳,也就是说杨坚也好,杨广也好,都没有认为应该避讳“羊”这种动物。《隋书》中处处可见“羊”的身影,要知道古代祭祀大礼上,羊是不可或缺的一种祭品,它与牛、豕合为太牢,还有一个是少牢(羊、豕),该祭祀就祭祀,该宰羊就宰羊,所以百姓照常养羊、杀羊,而且“羊”在隋朝似乎也没有改名字。

当然隋朝也不是没有避讳,比如名字,还是需要避讳的,杨坚的父亲杨忠,其中的“忠”字就需要避讳,一般改成“诚”,连带着同音字“中”也需要避讳,需要用到“中”的地方一般会代之以“内”,比如中书省被改为内史省等。

总起来说,唐朝以前的避讳还是比较少的,但唐朝之后,宋元明清时期的避讳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严格,给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不便,关键很多避讳只是一时的,过了这一时,又改为另一个避讳。有些避讳甚至跨越了千年,比如唐高祖李渊的第三子李玄霸,到了清朝康熙时期,硬生生被改名为李元霸,只因为康熙帝的名字是玄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隋朝的过年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隋朝的过年习俗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39126.html

相关文章

兰州过年的习俗50字,兰州的过年风俗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兰州过年的习俗50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兰州过年的习俗50字的...

过年习俗 2025-07-19 阅读11 评论0

过年吃腊猪脚的习俗,吃腊猪脚的好处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过年吃腊猪脚的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过年吃腊猪脚的习俗的解答...

过年习俗 2025-07-19 阅读15 评论0

过年啥习俗你知道多少,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过年啥习俗你知道多少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过年啥习俗你知道多少的...

过年习俗 2025-07-19 阅读12 评论0

介绍过年习俗幼儿园,幼儿园介绍春节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介绍过年习俗幼儿园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介绍过年习俗幼儿园的解答...

过年习俗 2025-07-19 阅读14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