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过年习俗和过年有趣的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过年习俗和过年有趣的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你能列出几个过年习俗?
我们那边一般是24小年,有的是23就是小年,也有说官三民四的说法,还有一种说法是北方人过23,南方人过24,具体的习俗每个县都不一样。过小年这天,晚上吃过饭,家里长辈就开始准备恭灶神,摆上苹果,甜点,在厨房里贴上灶王爷的相,用香炉烧上一炉香,开始祭拜。然后就是一些祈福的话“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希望把过去一年的事有个好的总结,来年有个好的运势。小年过完了,家里长辈就回千叮万嘱不许说一些不吉利的话,和人说话要说喜庆的话。
过完小年后我们这边就要开始准备年货了,北方人准备年货主要有几大件,鸡,鱼,肉,蛋,馒头,还有特有的炸货。这里面有一定的讲究,譬如鸡要用家里养的鸡,鱼要买活鱼,至于蒸馒头就更有说法了,馒头以整出来白满色相佳为最好,这也预示着来年五谷丰登。大人们忙着准备年货,小孩则满大街的拿着鞭炮放,时不时的传来鞭炮的响声,空气中弥漫着火药的味道,太有年味了。
年29晚上,我们这特有的一个年俗,要在半夜凌晨的时候放鞭炮,烧小麦秸秆,是为了纪念岳飞。等到年30,一年人就开始忙活起来了,妇女们准备年夜饭,男人们则是帖春联,等到下午3点左右都忙完了,放完鞭炮,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吃完年夜饭,在天黑之前就要在门口放上个木杆子,俗语栏门棍。
到了晚上就是守岁了,看着联欢晚会,同时妇女们要包水饺,男人们要打纸,为了敬天。十二点之前准备好,一到十二点,就开始鞭炮齐鸣,预示来年有个好兆头。
等到初一后又是另外一个新的年俗了。
分享你认为春节期间最有趣的习俗或传统文化?
谢邀
春节是我国华夏五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节日全国各地大江南北都有各不相同的习俗。
相同的呢一般都会贴春联,守岁,拜年,吃团圆饭,那放的年夜饭主食有的地方是米饭,有的是元宵,南方有的地方的春节习俗特有意思,也特别的热闹,比如赛龙舟,舞狮子 ,灯会等等,相当的热闹喜庆。
而我们北方的春节也有好多热闹的风俗,
东北地区的人们春节期间就会有扭大秧歌的风俗,锣鼓喧天,场面巨大 哥春节增添了无限乐趣。
还有二人转,真的是有好看有好听,让人吧一年中的烦恼都抛到九霄云外。
华北地区的高跷会,也有大秧歌,庙会,各种好吃的,民间杂耍,那也是吧春节演义的喜气洋洋,灯谜,闹花灯。
终归来讲,各地都有很多有趣的风俗习惯,人民的精神食粮都流传的丰富多彩。
最后,祝看到这部答案的朋友
金猪转运财运亨通四季风顺雨及时
你知道多少个中国过年习俗呢?来分享一下呗?
过年过得就是一个团圆,家里会打扫房屋,粘贴春联门神福字,把家里装点的格外喜庆,在辞旧迎新的这一天一家人坐在一起包饺子,吃年夜饭,老人们会给家里供奉的神灵摆上供品上香,点鞭炮驱逐坏的运气,图个热闹,初一的早上拜年,初二走亲访友……
你印象最深的春节习俗有哪些?
农村过春节,习俗多多。
俗语: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腊八吃米饭,过去我们这里米饭大都是黄小米煮的,家中栽有枣树的农户,这天还要给枣树喂米饭,让枣树来年结枣多多。
过去,过了腊八,农妇就张罗淘麦,磨面(过去用人推磨或牲口拉磨磨灭)。腊月二十三祭灶,这一天,各家都要清扫厨房,灶门口贴灶爷像的揭下来,给灶王爷嘴上抹上糖稀,焚烧灶爷像,让其上天嘴甜只拣好听的报告玉帝下情,或有一说,糖稀粘嘴,灶王爷张不开口,就不会向玉帝状告下民。接着揭锅清灶,给风箱笈上鸡毛。
祭灶之后,家庭主妇就起面糊,面糊起好之后就和面蒸过年的馍。
过去蒸过年的馍,一大早就要起来和面,做馍需要一天。这一天,大人往往把孩子哄出去玩,尽量不让孩子在家,因孩子嘴无遮拦,好说,恐得罪了家神,蒸馍不光不大。当然,过去生活贫困,蒸白面馍也只是两锅,其余是做团子和菜馍。团子是玉米面中裹切碎的红芋块,菜馍是杂面皮包干菜。
腊月二十七八农家主妇还要过油炸丸子,炸卷煎,炸肉饼,一是人吃,二是给神灵上供。
腊月三十或腊月二十九(没三十的年份)中午贴对联。下午,家庭主妇在家包饺子,家中男丁去上林给故去的先辈送纸钱。晚上在灶门口贴上请来的灶爷像。
正月初一早起,家庭主妇下饺子,男丁放炮。吃过春节饺子,家庭主妇在当院摆上桌子,桌子上摆上供品,祭天,祷告天爷保佑全年风调雨顺,全家平安。
男丁聚同族人到田野上坟给已故长辈逐坟磕头拜年,家庭主妇带着孩子到各家长辈屋中拜年,长辈端出焦叶红糖招待晚辈,并掏[_a***_]。
谢谢邀请:
印象最深的就是小时候,家乡比较有威望的人,组织起了在一个地方摆上供品,上香烧纸,说叩谢上苍庆来年风条雨顺,五谷丰登。先由长辈叩拜,后按辈分行礼,最后到各自家中拜年问后,吃过饭后看一些活动,舞龙,舞狮高翘和一些民间戏曲等。
谢谢大家!
要说印象最深的春节那还是小时候的事情了,因为印象最深,每过春节就会在脑海出现,早上5点左右我跟弟弟起床,穿上母亲做好的新衣服,因为是在农村柴火锅下饺子,母亲下饺子前先把两个饺子在柴火里烤熟,我跟弟弟一人拿一个烤的黑乎乎饺子,藏在门后吃完,因为小不懂也不问就跟弟弟藏门后吃完,长大后问母亲为什么要藏在门后吃烤的饺子呢?母亲说怕我们晚上出门怕黑胆小,过年吃了烤饺子就不怕了,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我们那里的风俗,我认为那是母亲对我们的爱吧!
要说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放鞭炮,帖对联,吃年夜饭,拜年领压岁钱。六、七、八十年代的农村,可以说生活条件是非常艰苦的,农民一年四季都在劳作,就盼着过年能吃上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能睡个安稳的踏实觉,能有时间走走亲戚,拜个年。小时候,我记得最高兴的事就是过年了。大年三十上午,各家各户都在为晚餐做准备,杀鸡、宰鸭、破鱼(湖南土话,就是打整鱼,是年三十晚上必备菜。)、炖肉、炒菜……这顿年夜饭就是再穷的家庭,也要弄十个八个菜。吃年夜饭前,也就是4、5点钟左右吧,鞭炮声就开始噼里啪啦响个不停,此起彼伏,震耳欲聋;那气氛真是热气腾腾,热闹非凡,就是再近距离的说话声也难以听清楚。鞭炮放完过后,就是贴对联了,这是必须走的一个程序,也是晚餐前做的最后一件事。一切准备就绪后,一桌丰盛的晚餐就开始吃了。不喝酒的家庭,年夜饭可能早点吃完,而喝酒的家庭,有的可能2、3个小时也吃不完。这一顿饭,可以说是一年中最丰盛的,也是最圆满的家庭聚会,大家脸上都是挂着幸福的微笑,大家心里都是装着甜蜜的快乐。
过年时小孩子最高兴的事莫过于领压岁钱。我记得那时我们农村给的压岁钱也就一角钱💰,两角钱💰的,可能富裕的家庭有给五角、一元的。就是这一角钱,也能把人乐坏,因为那时一角钱也能买到很多东西,比如说糖果、鞭炮、铅笔、作业本什么的。
这是小时候在农村过春节时最难忘、记忆最深刻的一些事,四十多年过去了,还是那么熟悉,那么亲切。时常感慨苦涩和辛酸的童年和少年有过痛苦,也有过欢乐。但愿这份难忘的经历永记心头,见证时代的变迁,怀着感恩的心,赞叹新时代赋予我们美好的新生活。
我印象最深的春节习俗就是拜年:从初一天朦朦亮开始先给爷爷奶奶跪拜磕头后就随着大人到同家族的长辈家(爷爷的弟兄)拜年,集结一些晚辈到村东同族长辈家(爷爷的堂兄弟)拜年,因不出五服都算作一个大家族,见长辈都要下跪磕头的。(家家户户屋里地上都铺些麦秸之类的干草)上午街上来来往往地拜年的人很多,大人们见面双手抱拳作揖说些恭喜发财之类的话…小孩子感兴趣的就是放鞭炮,我在地上捡了一些没响的小鞭……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过年习俗和过年有趣的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过年习俗和过年有趣的事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103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