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舞阳县过年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舞阳县过年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元宵节河南舞阳农村的风俗,谁知道送灯是什么意思吗?
这个问题你可以百度一下,百度百科有“放灯”的解释!关于放灯,其起源众说纷纭,现在专家们也研究不出来到底是源于何时、因何缘由;就现在的观念来说,放灯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蜡烛][蜡烛][蜡烛](PS:我也是舞阳的[大笑][大笑][大笑])
送灯主要是缅怀祖先,祈愿各路神仙姐姐保佑家人幸福平安,添丁添口,日子越过越红火,小时候刚记事那是送的萝卜灯,里边放猪油,后来条件好了,就用蜡烛代替,如果风大就用去掉底的啤酒瓶子罩起来,现在条件更好,就用更先进的电子蜡烛来代替,以前都是十四,十五,十六送三天,现在人比较忙,大部分都只十五那天才送,昨天我刚送过,舞阳孟寨
送灯不只是舞阳农村风俗,大多地方都有,可能代表的意思略有不同。只知道舞阳北舞渡表达的是对亲人的一种深切的记思,农历腊月三十去坟上烧纸(送钱)把祖先请回家过年。到元宵节时代表着“年”已过完,再把她们送回“家”并点放蜡烛,让她们观看,谓之“看灯”。再祈求她们保佑全家及其后代平安吉祥!多谢评论!
请教漯河结婚习俗,具体都什么规矩?
漯河的青年人从恋爱到结婚一般都要经过以下五个阶段:第一步是“提亲”。男女双方一到结婚年龄,提亲的人(介绍人)会主动找上门来:有受男女家长嘱托找上门的;有介绍人借串门聊天顺便把一方介绍给另一方的。当然,也有通过婚姻介绍所认识的。还有自找对象的,但大多都要经过介绍人提出。
如果双方都没意见,第二步就是“相亲”,也就是俗话说的“见见面”。男女双方约定时间、地点,亲眼过目;如果双方彼此“一见钟情”或八九不离十,就顺利地进入第三步:“恋爱”。
经过一段时间的互相了解,达到了恋爱的成熟期就自然进入了第四步:“订亲”。这里面又分两个小阶段:一是男方要给女方一定的礼物,旧社会叫“聘礼”。在农村,男方给女方买几套衣服;在城市,男方给女方买些金银首饰。
“订亲”的另一层意思是“订好”,就是择定吉日举行结婚仪式。男方的父母由介绍人或其他陪客陪同到女方家商量完婚之事,双方当面选定某月某日(都要按阴历双日)举行婚礼。第五步,也是最后一步叫“迎亲”。男方的礼车上要带半拉膘肥肉鲜的猪肉,另有两条鱼、喜果子若干盒、两只鸡(一只公鸡一只母鸡,公鸡随新娘带回,母鸡留下)、大小红喜字、对联、鞭炮等。
过去新娘出嫁要戴凤冠霞帔,现在改穿婚纱。临别时母亲叮咛几句应注意的事,然后洒泪而别。上车后有两位少女作伴娘搀扶着新娘,另有女方的亲属男孩作为压轿孩陪伴,后几辆车坐的是娘家人的送客。一路上车行至大街小巷热闹处要放上一小挂鞭炮。时至上午11点左右新娘接到,由伴娘扶新娘下车。一打开车门,新郎的同辈人要向新娘头上撒碎锦花。同时要放一挂长鞭炮,气氛极为热烈。下车后,新郎、新娘双方步入天井院内或宴会厅举行仪式,由主婚人或司仪致辞;致辞完毕,在主婚人的指导下“拜花堂”,一拜天地,二拜爹娘,夫妻对拜;最后向来客行礼,都是三鞠躬。拜礼已过,由新郎引新娘(后又流行抱新娘)入洞房。稍作休息,答谢宴会开始,来客们猜拳行令煞是热闹。这中间新郎的父母要向客人敬酒,祝客人吃饱喝好。有好事者趁此机会将早已准备好的颜料往新郎的父母脸上抹,这叫“打花脸”。酒过三巡,新郎新娘开始向宾客敬酒。宴会最后一道菜是丸子汤或鸡蛋汤,表示宴席结束。
婚后第三天,新娘要下厨房做饭;吃了早饭,然后同夫婿一道回娘家,叫“三日回门”。回门以后一切转入正常,开始过甜蜜的生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舞阳县过年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舞阳县过年习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99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