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全世界评价中国春运会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全世界评价中国春运会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有人说“中国春运是世界上最大规模互相‘交换场地’的迁移”,你如何看待?
春运每年我都回家,我在上海工作,老家在东北黑龙江牡丹江,即使做高铁在倒车也要一天的时间。想起以前还做过绿皮火车三天三夜到家,那个感慨啊。但不管走多远老家就是老家你都需要回去看看,据我了解照比去年春运又增加了5.2%.旅客运输超过372万人次,增加了44万,就连飞机航班次数也在90%以上,知道北京新建的大兴机场么600多班次。一些老外看不懂为什么向后鸟一样迁徙,因为这就是国情,是中国人的传统:叶落归根。还有对于春运这件事我觉得要轻装上阵才好,不要带太多行李,老人看中的是你回来看他们而不是你带回来多少东西,真的关心老人就在家多待几周!在看列车上有坐着的也有蹲着的,也有在人群中坚定的站着的。。。家,都是一个念头回家,与亲人相聚!祝愿旅途中的人一路平安早日和家人团聚!
你怎么看待中国春运这种现象?
中国人每逢春节都会从全国甚至国外赶回家过年,人们不畏路途遥远,从外地回家,这是中国人团聚的节日,这是中国人阖家欢乐的节日,不管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人们满怀对家思念,对亲人相逢的企盼回家,于是汽车站,火车站,飞机场,港口人头攒动,不分黑白天,各种交通工具处于高度繁忙,便有了春运词,春运关系到千家万户,是中国人民最关心事,中国人不可以没有春运。
***如人们不出门工作学习、过年不回家团圆,也就不会有春运了。春运是一个结果,而不是原因。春运是一种症状,而不是病本身。回家,离家。回家,离家。春运现象至少告诉我们:无论如何,中国人还是有家的,有根的。
上亿人次在短时段、大规模、集中化的远距离跨区域迁徙,严重考验着中国经济、社会、文化、交通、管理、服务等各个方面,带来了一系列令人头疼的问题和困难,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使各个方面的张力得到空前拓展。
春运是市场经济、现代化、城市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转型中的社会管理运行结构交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现象。流动创造价值。流动也带来挑战?没有“春运”,就没有今天中国改革开放、发现崛起的一切。
看春运的浩荡人潮,当中蕴含着一种令人五味杂陈的情感,一种感天动地的力量。春运,也许只有在中国大地上才可以被理解,才可以被读懂。
这是个不懂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提的猪问题。阖家团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我们这里有句俗话,麻雀也有三十夜。所以在中华大地上必然产生春运现象,只不过随时代的变迁,规模,形式可能发生一些变化。你如果享受团圆的快乐,你就加入春运大军吧!正因为路途遥远,行程艰难,从更加凸显出团圆的珍贵。祝天下人阖家团圆,快乐开心!
春运,即春节运输,是中国在农历春节前后发生的一种大规模的高交通运输压力的现象。中国传统的“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观念,一到春节,平时跑到各地工作学习的人们,都一股脑儿的从五湖四海跑回家里,为的就是团聚,哪怕只有一天两天,这也就产生了春节期间运输压力骤增的现象,这也体现了中国人更看重“家”,有了家的关怀,过去一年的种种不如意可以释然了,有了家的保护,未来一年的种种未知都变得不那么可怕了,有家有爱有未来!
每当节日来临 都会出现这种情况,大规模人口迁移。
很多人都回家过年造就了这种结果,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来看 1.家庭和睦
2.经济发展 3.国家安定
中国有春节,每年有“春运”,国外有圣诞节,不知道国外有没有“圣运”?
个人觉得,这个肯定是必然的。每个国家必定都有他们的高峰期。就国外的圣诞节来说,相当于中国的春节,中国的人都会想到一家团圆,国外的人肯定也是要回家聚会。所以肯定也会有“圣运”的。
中国和外国的国情相对不同。中国人对家的观念以及回家的观念特别看重。但是老外更注重个人的独特性,所以相对来说,不可能出现像中国这样大规模的人口地与迁徙。但是这从另一方面来讲,也是因为我们中国各个地区发展不平衡导致的。,要彻底解决春运难题,最终还得依靠均衡发展。
#春运#中国为什么有春运?
因为只有中国过春节啊。在春节人坐车来坐车去。不就是运输吗春节的运输叫春运。国外的青年1月1号是圣诞。中国的年是春节是农历一月初一。而这个事情他要回家还要回家过年。就是回家过春节。所以中国这个叫春运。而且中国人口量比较大。国外的话都不可能想象这种事情路上都看不到多少人
为什么要有春运?因为过年要回家。
2018年寒假,我到北京实习。也因此经历了人生的第一场春运,北京到贵阳,2076km。
实际上,春运不是从踏上火车的那一秒开始的,而是从准备抢票的那一秒。临放票的那几天,我和室友每天打开购票软件,巴不得三分钟刷一次,等待奇迹,出现漏票。点开现无票时,我们就集体尖叫,大喊,以示愤怒。
后来她们败下阵来,只能多花一点钱,买所谓的“抢票加速包”或者让好友帮忙点点加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买张回家的票还得给第三方支付多余的钱,购票软件就像是过去帮忙排队的黄牛,大家只有顺应他们的规矩,毫无办法。
我比较佛系,在一个购票软件提前预约支付,软件就帮忙自动抢票。1月25号,根据后台显示,他们查询,抢购了50000多次,为我买到一张卧铺。
作为一个长期踩点的人,在春运期间也差点吃亏,如果再晚三分钟,我就会错过费劲九牛二虎之力买到的春运票。还来不及感受春运的人潮涌动,我就上了火车。
实际上,我不认为春运路上会有特殊性,它和每次我们外出和归家都一样,只是会更期待到家,回家的队伍数字会更大。
我的[_a***_]位置,是一对夫妻,一个学生,和一家五口中的三位,他们的父母睡在隔壁,三个小孩和我同一位置。
视频加载中...
春运,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外的中国人即使买高价票,无座票,甚至没有票都要想尽办法回家过年,但古人回家过春节,又是一场怎样的人在囧途呢?
现在买个机票回老家,贵的也就2000块,不过是普通老百姓半个月的工资;但是古人过年回家的路费太过惊人,公务员年薪的一半都不够付个路费。根据《唐六典》记载,唐朝雇个驴车装满一车行李,走100里地的路费是900文钱,如果走的是山路,车费会上涨到1200文。李白的故乡是四川江油,如果他从首都长安回老家江油去过年,全程足有1600里路,中途还得跨越秦岭,再加上吃饭住宿,路费肯定超过1万5千文,而李白担任过的最***职是六品翰林,年薪不过2万4千文,回趟家要花掉大半年的收入啊。1万5千文相当于现在人民币6万多块,而今天西安到江油的火车软卧票才250块,古今路费相差2400倍。
除了路费贵,行李也是很大的负担。现在回家过年有两个拉杆箱怎么都够了。古代出远门因为路上饭店旅店少,锅碗瓢盆被褥等一应生活用品全都得带上。甚至连夜壶都是必备品。时间成本也不容忽视,公元1061年,54岁的欧阳修春节回家为父母扫墓,从河南开封到江西永丰,不过700多公里的路程,需要车船奔波整整一个月时间,宋仁宗为他特批三个月春节***期用于过年回家。
回家难不难,哪有李白蜀道难;回家苦不苦,不用沈括带夜壶。和古人比较一番,是不是觉得今年回家的路,不再那么辛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全世界评价中国春运会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全世界评价中国春运会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94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