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你们家过年有什么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你们家过年有什么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你们过年都是怎么样的?风俗是什么?
我们这边过年的风俗→_→
地理坐标:青岛平度
有句俗语:一年三百六十五,过年就三天,哪有那么多好话说。传统意义上的过年,是从除夕上午开始的。除夕早饭后,男人贴对联和过门钱,女人贴窗花捞隔年饭,下午,各家在正北挂祝子(也有叫祖影的),设置香案蜡烛台,摆好贡品。傍晚,男孩子们去祖茔送吊纸,“ 招请 ” 祖先回家过年,长者在家中焚香烧纸,迎接祖先。接着,全家人围坐一起,共享美酒佳肴,也就是“ 团坐守岁 ”。“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 半夜子时 —— 吃饺子,部分饺子里面包有金属硬币,谁先吃到,有个好的彩头。还要留下一小部分,大约十分之一左右的饺子,与初三日早晨包的饺子一起下。点燃火把,带上贡品,到大街上鸣放鞭炮,迎接财神,尔后,回到正北,上香磕头,俗称“ 接年”或“ 过年”。吃完饺子,长者要给晚辈分压岁钱。稍微一休整,男子们换上新衣服,结伙成群,按照家族中辈分年龄大小,给长者们磕头拜年,有个讲究,就是家族再大,磕头都要在初一的午饭前进行完毕。俗语 “ 大年五更吃饺子,没有外嗣家 ” ,除夕夜的长明灯也就不难理解了。初一中午晚上和初二日是人们请吃的最好时机。一般初二上午休整,晚上再围坐吃饭,直到初三日清晨,吃完饺子后,请下祝子,在日出之前,再把先辈们送回祖茔。
尔后,清扫院落,打扫一下卫生。按照习俗“初三姥娘初四姑”,开始走亲拜友,互相祝贺新春。
说到过年是怎么过的,有哪些习俗。中国地大物博,我想每个地方的习俗都大有不同,但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热闹、团圆、喜气!我老家是湖北黄冈农村的,我来说一下我的家乡年是怎么过的吧。
在我们老家有一个顺口溜是这么说的:二十五的大扫除、二十六的打黄豆、二十七的洗头衣、二十八的打粑洽、二十九的煮猪首、三十夜里烧旺火。这里来解释下:也就是说在我们老家,到了腊月二十五六正式开始过大年倒计时了,各家各户都开始开始为过年做准备了,腊月二十五的要全家搞大扫除把家里打扫得亮亮堂堂的;腊月二十六的要打一科豆腐(我们老家一科就是半斗、五升),豆腐打好了放进木桶倒上清水浸泡着保鲜以备团年饭和正月招待亲戚;腊月二十七这天全家人一定要都洗个热水澡换身干净衣服,祈求来年无病无灾;腊月二十八的要打糍粑,糍粑是我们老家的过年特产,用糯米浸泡蒸熟后,放到石臼中,找几个年轻力壮的男人用干净的木棍捣成糕状,然后趁热均匀铺开切成豆腐块大的方块,这是我们小时候最喜欢吃的了;腊月二十九的这天要把过年宰杀的年猪的猪头煮好,把肉剔下切好等着过年啦;到了过年除夕这天,从早到晚有很多好玩的事情:贴春联、洗门槛、吃年饭、放鞭炮、烤大火、看春晚、煮压岁饭…
正月里来给长辈拜年、小娃娃挨家挨户拜年讨糖吃,鞭炮和火药味一直要持续到正月初八之后
虽然现在长大了,农村条件也好了,很多老一辈传下来的习俗也不再适应时代了,但是小时候那种盼望过年的心情,跟大人一起跳上跳下备年货,放着鞭炮玩闹的日子一直深深记在心里…
时光不再,但中国人的年会一直都在,一年更比一年好!
除夕包完饺子,奶奶先带我们睡一会。等到大约五点半左右,左右邻居鞭炮震天,把自己吵醒,奶奶便催促大家起床,穿新衣各处神灵前点油灯,摆祭品,四处油灯火苗摇曳,光影闪烁,飒是好看,祭天地以前,不能吵闹,要有氛围,要肃静。祭拜过天地神明,鞭炮一响,便可放开手脚,随便嬉笑玩闹了。吃过饺子,奶奶便歇下来,端坐在炕上,等大爸起头拜过年,我们便一一给奶奶,大爸,大妈,父母拜年,领压岁钱,开启过年最快乐的时光。
我们家的习俗,记忆里都是奶奶手里传下来的,跟着奶奶过年,觉得很隆重,有趣味。每逢佳节倍思亲,奶奶离开我们多少年了,我记着奶奶的教诲,想念奶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你们家过年有什么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你们家过年有什么习俗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112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