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人过年的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唐朝人过年的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唐朝***贵族们过年有什么风俗?
春节是汉族传统节日,现在则是全体中国人的节日,在唐朝时,子时一到,街上钟鼓齐鸣,在家里“守岁”的人们纷纷起身,晚辈给长辈行礼,说一些拜年的吉祥话。据敦煌出土的文书吉祥话大致是 “福延新日,庆寿无疆”一类。唐朝只有农历历法,大年初一叫做“元旦”“元日”“元正”或“岁日”。每年***规定“除夕元正***”,加起来一共有7天,是除夕及之前三天,和初一(即元日)、初二、初三。 除夕晚上,全家老少要聚在一起吃喝玩乐不睡觉,这就是一直流传至今的“守岁”风俗。唐朝人喜欢大家族聚居,如果有辈分高的老人在,那么不但老人的直系儿孙,可能连已经成家的弟弟、侄儿、出嫁的妹妹、外甥都聚在一起团圆守岁。子时(约23点-凌晨1点)一到,辞旧迎新。男性以双膝跪倒叩头为主,叩头时间、次数、身体姿态取决于行礼双方的身份地位。女性正式礼节叫“肃拜”,初唐时“肃拜”是先双膝跪地,然后在胸前抱拳拱手或者合什,身体和头部也跟着微向前低伏一下,动作幅度不大。 唐朝人喜交际、爱热闹,正月初一,长安城里家家户户都设着酒宴,邻居们相互拜年,拜年拜到哪就吃到哪,这叫“传座”。在唐朝,除了民间风俗之外,官职等级高到一定程度的官员,每年元日还要进宫去给皇帝拜年。就像现在会给领导拜年一样,唐朝官员的领导就是皇帝。元日大朝会,算是一年里最隆重的朝会之一,不但在京师的文武百官必须上朝,不准迟到。各地的地方官也会派使者或者自己亲身进京贺朝,连远方的羁縻州、附属国也都要派人来送礼朝贺。大年初一早晨,唐朝人喜欢在院里竖起一根很长很长的竹木竿,底部埋扎在土里,竿顶飘悬着纸或者布做的长条型旗子,在寒风中抖动,这就是“幡子”。后来这种风俗传到日本,演变成了鲤鱼旗。元日要喝过年专用饮品:一种叫“屠苏酒”,另一种叫“椒柏酒”。“屠苏”是一种中药剂,由大黄、白术、桔梗、蜀椒、桂辛、乌头、菝葜等七种药材混合制成。据说这两种酒喝了都能驱邪解毒延年益寿。唐朝官员在春节第一天要穿着正式朝服给皇上拜年。先是由宰相带着进皇宫正殿,拜贺皇帝,读晦涩拗口的贺年骈文,然后内臣替皇帝作答,宰相们再退出来,接受外地府官藩属的贺文朝表,选一道***的贺表继续宣读。 总之,唐朝时过年比现在有意思多啦。
唐代门神的位置由哪两位取代?
到了唐代,门神的位置便被秦琼(字叔宝)和尉迟恭(字敬德)所取代,这两位门神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一代名将,也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武将门神。
门神,是道教和民间信仰中每个家庭中司门守卫之神,人们将其神像贴于门上,用以驱邪避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是中国民间深受人们欢迎的守护神。
按照传统习俗,每到春节前夕,家家户户便忙碌起来贴对联和门神,以祈福来年家庭和睦、事业亨达。
秦叔宝和尉迟敬德。
因为在《隋唐演义》中曾记载,有一段时间唐太宗情绪很不好,夜不能寐。
大将军秦琼毛遂自荐说:“微臣戎马一生,杀敌人就好像砍瓜切菜一样,如果把尸体收集起来就如同聚集一群蚂蚁,微不足道,怎么会害怕妖魔鬼怪?臣愿意和敬德披上铠甲武器,替陛下把守宫门!”李世民很高兴的同意了,当天晚上果然没有事情发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人过年的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人过年的习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112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