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东北过年走亲戚顺序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东北过年走亲戚顺序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过年走亲戚的习俗和顺序?
在南方过年走亲戚,有一定的讲究:出嫁的女孩一般初一在婆家,初二先给娘家拜年,后面按亲戚的亲近程度逐个拜年,然后是朋友之间拜年。给娘家拜年,要买大块五花肉,有些地方买章鱼,红鱼,点心烟酒不可少,要给老人小孩红包。
为什么东北、承德、唐山、某些地区管“叔”叫做“shou”?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1,管叔叫“Shou”跟滿族文化沒有关系。
我是辽宁抚顺人。是滿族人发祥地,也是滿族人最多的地方,叔就叫叔,不叫“Shou”,在辽宁西部地区,有些地方叫“Shou”,本人当知青时,下乡至锦县,那里人都叫“Shou”。
2,我曾到过秦皇岛的抚宁县,那里人也叫“Shou”。
辽西紧连秦皇岛,有共同乡音之情无可厚非,有地域关系。有的人生下来到死后,乡音都不会更改,贺知章的唐诗中写到:“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就是这个道理。
3,有的风俗乡音与迁徙有直接关系,例如北京,清兵入关在北京建都200多年,清朝官兵有许多滿族人,进京后滿族人与北京人连姻200余年,滿族人的口音被“京化”了,基本都成了京话,京腔,而满族人的风俗,饮食,旗袍等文化也溶入了北京,但北京人管叔叫叔而不叫“Shou”。
东北人,你身边的人有多少祖上来自山东?山东人,你身边的亲戚朋友有多少闯关东了?
我的姑妈1936年嫁给山东老乡,一起去了辽宁本溪。1968年姑妈病危,我妈妈在没有出过门,没有坐过火车的情况下,只身从天津代替爸爸(爸爸是计件工资,养活一家七口)看望从未谋面的姑姐。路经沈阳倒车到本溪。姑妈有儿有女,现在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了!
我家是河北闯关东的,周围一圈人大部分都是河北的
爷爷是北京人,家里变故十多岁来了东北,在白山黑水生活了大半辈子。
所以作为闯关东后代,我和山东并没有关系。
其实我一直很纳闷为什么一提闯关东就是山东山东的,对河北选择性忽视。是河北人太低调了吗?山东人闯关东确实比河北多一些,但是一提闯关东对河北只字不提我觉得不太好。
辽宁省东港市。
我们当地的汉族,占全市总人口的92%强。这其中95%以上都是山东闯关东农民的后裔。余下的不足5%,是其它省份迁过来的。当地的土著则是满族人,现人口比例占总人口不足5%。
我的祖籍山东登州府福山县三甲驻六甲社大山夼杨家。
大约在清乾隆或嘉庆年间,我的八世祖杨伦与四个弟弟携老母从山东老家闯关东落户今天的辽宁省东港市。至今已二百多年,传至我已是十三世。
祖籍地经多次考证,应该是今天的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高疃镇上疋山夼村或下疋山夼村。村中有杨姓,都是自大杨家村迁来的。与我们也对不上谱,所以,在当地目前并没有找到同宗本家。当地一位杨姓朋友提供一条信息:栖霞亭口杨姓以前有一支迁福山后失联。建议我联系一下亭口杨姓。今年联系上了,但亭口大杨家没有谱书。线索又中断了!
现在无论是东北人去山东寻宗,还是山东人来东北寻亲。如果闯关东年代短的还可以,但是象我们家这样久远的难度则太大了!因为经过战乱、浩劫,家谱、宗谱遗失焚毁,字辈重新排定、地名更改等,这些难度都不好克服。
我家祖籍地明确,闯关东前的一至七世祖名讳明确完整。可是寻宗之路也是崎岖坎坷,至今依旧如大海捞针。那些不知祖籍地何处,祖先名讳失传的人家想寻宗寻亲更是不易!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东北过年走亲戚顺序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东北过年走亲戚顺序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112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