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安徽过年回家习俗的作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安徽过年回家习俗的作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安徽风俗的作文150字?
红蜡烛不许灭掉
在阜阳地区的乡村,人们过农历新年时有一个自古沿袭下来的传统民俗,从大年三十晚上开始直到新年的第一天,堂屋(客厅)中点燃两支红蜡烛,红蜡烛的中间摆上一些贡品,像鸡、鱼、肉等。在这段时间中红蜡烛绝对不许灭掉。
宿松有段民谣,“天哪天,莫起风,二十四里接祖宗;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剁年肉;二十七,做粑吃;二十八,杀鸡又杀鸭;二十九,样样有;三十夜,讲好话,初一初二不挨骂。”宿松做的粑是用米粉和成的,用蒸笼蒸熟,凉了之后变干了,就用水浸着,可以吃到春耕插秧。粑是用桃木雕花塑造的形状,有万字印,有喜字印,有寿字印,还有春字、福字等印。
在吃年饭的时候,宿松大多数地方与全国其他地方一样,但宿松湖区,靠东洪、下仓一带却有些不同:大年三十早上,天刚破晓,就有人家放起了鞭炮“过年”,一家人围桌吃起了“年早饭”。性急的人家甚至四点多钟就“完年”了。
庐江的习俗作文?
我的家乡在安徽庐江。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历来都是庐江过年的风俗。
腊月初旬,家家户户都已腌好腊菜。在庐江,无论是饭店还是寻常人家,腊菜都是一道招牌菜,必不能错过。庐江的老黄历上,腊月二十三为“灶神”上天奏事之日。所以腊月二十三的晚上家家户户都要“祭灶”,以求“灶神”多说好话,不说坏话。爷爷将“灶神”的画像贴在厨房灶台正上方。供上“灶神”喜欢吃的食物,丰盛程度不亚于年夜饭。
大年三十扫尘后,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里用醋椒和木炭。刹时间,浓烟滚滚,烟雾缭绕,每当这时家家户户的长辈都要关上大门,以求净化空气,去邪避灾。
年夜饭之前,还有一道重要的程序——祭祖。只见爷爷奶奶从屋中搬出一叠一叠的纸钱和一袋袋元宝、香烛、炮竹。点上火,让我们这几个晚辈给老祖宗烧钱,1千元1万元的纸钱在火中跳舞,不一会儿功夫就化成了灰,只有化成了灰老祖宗才会收到。堂屋里摆好方桌和板凳,桌下放一盆炭火,桌上整整齐齐的摆好碗筷酒杯,等菜上齐了,爷爷开始斟第一遍酒,斟酒的顺序是有讲究的,必须要按席位大小来的。爷爷给老祖宗们添酒,嘴里还不停地念叨。在老一辈看来,“祭祖”是一件神圣非凡的大事。这时候,是断然不许小孩闹的,别说在屋里嬉戏玩闹,连大声说话也是要被训责不懂规矩的。我在旁边看着爷爷小心地操办着这一切,觉得神秘的很。
庐江人最喜欢过年炸圆子。在庐江传统的喜宴中,圆子都是最后上桌,和前面的菜累计正好成双,寓意为和和美美、团团圆圆。上过大圆子,表示宴席基本接近尾声了。庐江的圆子种类很多,糯米圆子、挂面圆子、肉圆子等,其中庐江人最受喜欢的是糯米圆子。
一大早,奶奶淘好米煮好饭,放上佐料,将米饭碾碎。抓、揉、搓、挤,奶奶的巧手翻飞,捏出一个个鱼丸大小的球形,放入大铁锅中油炸,笊篱不停地翻动,我们就围着灶台,眼巴巴在旁边等着。奶奶将糯米圆子炸至灿若金黄后捞出。我眼疾手快,伸手就抓了一个,轻轻咬上一口,脆酥的外皮包着松软的糯米,香甜软糯,余香袅袅,让人回味无穷。
在庐江过春节,整一大家子团聚。餐桌上话着家常,吃着丰盛的饭菜,我想,这一定是世界上最大的幸福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安徽过年回家习俗的作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安徽过年回家习俗的作文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111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