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关于过年前后的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关于过年前后的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关于春节前后的年俗口诀?
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 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白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去拜年 大年初二,走亲戚 初三初四,收红包 二。年廿八、洗邋遢 大年三十、团圆饭 大年初一、不洗头 初二初三、在家呆 初四初五、外拜访 初七、上班走
过年前的习俗你知道哪些呢?
不一样的地方,习俗不同。就算一样的地,习俗也老不同,年轻人有年轻人过法,老辈的人讲究的多。我简单说一说,我家里怎么过年的。
记得我小时候,早些日子,家里是需要先拜灶王爷,他掌管人间烟火,他是要上去报信儿的。年跟了就要“祈天”,准备一张桌案,摆上几个“碗儿”(根据家境鸡鱼肉蛋选着来),灵一小碗,满麦糠,一道黄纸,敬上一柱香,祈天。祈祷来年风调雨顺。后面就是准备祭品,家里的男丁上坟啊,告诉祖辈一年的情况,放一挂鞭,然后多烧纸钱,让祖辈们拿钱过年,也让祖辈们来年多保佑后辈们。回头的道上,不忘帮奶奶扯几支桃树新枝,拿回家里,插在门前,这叫新桃换旧符。到了下午就是老爸挥毫泼墨的时候了,一幅幅新鲜出炉的春联贴门两旁,一张“出门见喜”贴在门口对面。一张张“酉”字贴在粮垛上。车上贴出入平安,卧室床头贴身体安康,牲畜圈里贴槽朱兴旺。大大的福字倒贴在堂屋中间。差点忘了,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我们那儿俗语叫:过门钱子。放在门顶与春联的横批连接。接下来就是年夜饭,一大家人吃饭,这个时候小孩子们也是跟着大人偷喝点小酒的机会。吃完饭,爷爷奶奶爸妈看春晚,年龄小一点,打***,打麻将,再小一点,出去放鞭炮耍。这样一直到凌晨12点,完成一大家人的守岁。这时候外面,赶早儿的人,已经响起来鞭炮。我们在鞭炮中去睡。
第二天,我一个早起床,还没来得及洗漱(小孩懒觉起晚了),先去门口把一串高挂的大型鞭炮点着,轰轰轰的巨声中喜盈新一年。我趁着大部队还没走,抓紧洗脸,换身新衣服,后面是跟着大部队(同族本家同辈份),去各家长辈家磕头拜年。每进一户长辈家,二十多口子晚辈齐齐下跪,那也是相当壮观的画面。这时候长辈们高兴把晚辈拉进去吃饭,年长一点的,喝一点小酒,年龄小的,装一兜的坚果。就这样一家家的给几十家长辈磕头拜年。拜完十几家,时间也近十点了。然后与叔家兄弟姐妹们近十个人,又都聚到了奶奶家,因为奶奶这个时候刚下好特殊的饺子。因为这一锅饺子里的某些饺子,被奶奶包一枚硬币,一颗大枣,一枚“福子”。吃饺子时候能吃到这些东西,那代表着接下来一年都是好运。这时候小家伙们放开肚皮吃,就为了能吃饭特殊饺子。这时候,屋门口土盆里,爷爷晒了整夏天的十几年的松树根已经燃烧过半,随之松木燃烧的香味散漫了整个屋子。小家伙们开心的“拼命”的吃水饺,爷爷奶奶开心看着我们。这就是我家里――年的味道。
我记得小时候爷爷奶奶教我的顺口溜是,二十三,打发爷爷上了天(指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去),二十四,割下对子写下字(以前对联都要自己写,我还记得小时候,一到快过年,街坊邻居能拿来一厚打割好的红纸让爷爷帮着写,往往爷爷要忙到二十九、除夕才开始给自己家写),二十五……好像有点忘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关于过年前后的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关于过年前后的习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111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