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南京过年民间习俗有哪些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南京过年民间习俗有哪些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南京人过年有哪些老一辈留下来的习俗?
南京人对过春节是极重视的,尤其“老南京”人,千百年来,传统风俗习惯代代相传,不少习俗至今仍然存在。
首先呢,从年三十中午开始,家家清扫门窗,贴春联、窗花。然后是祭祖、放鞭炮、吃年夜饭、包饺子、守岁。三十的晚上要一条鲫鱼或者鲢子鱼。烧好的鱼放在桌子谁也不能动,等过了年三十才能吃,寓意年年有鱼(余)。
守岁的时候啊,是要吃一种甜羹的,老一辈的叫它福寿汤。这汤由红枣、莲子、荸荠等熬制而成,有“增福添寿”的意思。大年初一吃“元宝蛋”(就是茶叶蛋)是南京人的传统,客人来了,一定要吃一个。另外,要给客人端一碗糖水,里面放上一个“欢喜团”(把糯米粉蒸熟以后晒干,搓成一团),寓意甜甜蜜蜜、欢欢喜喜。
其次的话,南京人过年的餐桌上一定少不了一样“什锦菜”——以咸菜为基础,配以木耳、藕、冬笋、胡萝卜、芹菜、黄豆芽、豆腐干、花生米等混合炒制而成。这样炒出来的菜不仅味道好,而且每种菜都有名自的寓意。 胡萝卜是红颜色的,有洪福齐天的含义: 藕则象征了路路通达,祝福来年顺利; 酱黄瓜,象征着瓜瓜连连、子孙绵延; 冬笋,象征雨后春笋节节高。记得家里过年必要烧一道马齿苋,南京人又称安乐菜,象征平安喜乐,这些都是为了讨个吉利的口彩。
还有就是正月十六“爬墙头”了,现在大多是爬中华门城堡、武定门这一带的城墙,新年里走亲访友,肚子里油多,活动活动有利于消化,祛除一年的疾病,又称“去百病”,这个习俗流传至今,不过时间早已不局限于正月十六了。
元宵节观灯猜谜也是南京人的老传统,据我爸说,他们小时候都是自家手扎的兔子灯、螃蟹灯、飞机灯,和小伙伴聚在一起斗灯,看谁的更大更好看。此外,来夫子庙这边看花灯、猜灯谜也已经成了每年的传统,现在的话,南京不少商家也会举办这样的猜灯谜赢大奖的活动,给新年增人气。
在南京高淳,至今仍保留着跳五猖、走大马灯的习俗。
跳五猖是在古代神灵出巡祭祀的基础上行变的一种古典民间舞陷,由五个人戴猖神面具,着神袍,扮五位猖神,掺入土地、城隍、僧、道、役卒多人组成,作巡视状出场,随后是朝拜四方、布列方阵、踩碎步、跑穿插,展臂翘腿,前倾后仰,跑圆场。
走大马灯起源于唐朝、盛行于明清,记得小时候看的《还珠格格》的电视剧中就有类似的情节,它是一项模仿战马造型的民间舞蹈,东坝大马灯用竹制“马架”,外表用绒布制成“马皮”,并饰以马鞍、缰绳、铜铃等,形神兼备。
大马灯一般由七匹“马”组成,表演时模仿真马动作奔跃,扮演刘备,关羽,张飞等三国人物的小演员飞身跃马出征,场面十分的喜庆、壮观。 栖霞区的龙舞也是春节里必要的活动,栖霞龙舞在中国龙舞中,属于南方龙舞,既有江南精巧细致的特色,又有北方龙舞的古朴刚劲,形态丰富、演员众多,展开足有40米长,是南京地区重要的“民俗活化石”。 江宁自古有“打神鼓”的习俗,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赤膊鼓”,场面十分的热烈。除了正月十三到正月十八,其他时候,鼓都寄存在土地庙里。 此外,春节里,江浦地区还有手狮舞的习俗 ,以竹片和麻布和彩丝装裱成狮子模样,在狮子前胸和小腹下撑以木(或竹)棒为舞狮者的手柄,单人舞于手中,人数可多可少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现在已经不多见了。
南京的风俗有哪些?
南京人过年要洒扫庭除,张灯结彩,穿新衣,戴新帽,贴春联,放鞭炮。 南京人过年大门上贴春联或门神,还有文人雅士在大门贴一幅画鸡,取“鸡日相长”之意。现在人们过年相见,互祝“恭喜发财”,并敬递茶烟,以时尚糕点相待。
1、立夏、尝三新:农历四月初,春去夏来,天气日渐暖和,万物欣欣向荣。三麦油菜已经成熟,樱桃、青梅、枇杷等鲜果陆续上市,各种菜蔬也应时而生。人们自然需要换换口味,南京就有“立夏尝三新”的习俗。“三新”指樱桃、青梅、鲥鱼。
2、送夏:进入夏季,天气不仅转热,各种传染病也增多,有的人消化力锐减,会因此不思饭食,即所谓“疰夏”。南京风俗有“送夏”(父母向出嫁的女儿送凉枕、羽毛扇、夏服)、称体重(据说立夏时称过体重之后,便不会疰夏)。南京人还喜欢吃豌豆糕,《金陵岁时记》称:“立夏叫小儿骑座门槛,食豌豆糕,谓不疰夏。”
3、蚕月:闭户农历四月江南人还称之为“蚕月”,因此时正逢蚕儿上簇作茧。南京郊县的养蚕人家,为免除蚕儿疾病,立夏期间家家闭户,禁忌往来,有“蚕家忌客门门闭”之俗。
4、吃乌饭:农历四月初八,南京郊县农民一般都要蒸煮江南特有的乌黑发亮、清香可口的青精饭,俗称乌饭,又名“阿弥饭”。它是用南天烛(即青精树)茎叶捣烂后浸泡糯米,再晾干蒸煮而成。古人做时要“九浸九蒸九晒”,米粒紧缩,碧如坚珠。每天煮食一碗,能强筋骨,益气力,固精驻颜,被誉为“仙家服食”。
南京人过除夕时,都有哪些习俗?
老南京人除夕这一天先要“掸尘扫地”,将家里收拾干净,尤其以前的老宅旧屋梁高,横梁上落灰多,都要用竹竿捆着鸡毛掸子将灰尘扫干净,还要贴春联、“福”字、窗花、挂年画,后门上要贴钟馗像“挡恶鬼”。年画选材都是《福禄寿三星图》、《迎春接福》等等应景的喜庆主题。贴春联讲究很多,家里年内有丧事的,第一年要贴紫色的,后两年要贴***的,门楣上贴五张花纹镂空的长方形红纸,叫做“天庆”,然后贴横批。
除夕晚上年夜饭前定要祭祖,接灶爷,然后才全家围在一桌吃饭,年夜饭菜式里要有炒什锦菜、蛋饺,还要烧大鲢鱼,但是鱼要留到正月初五以后,意味“[_a***_]”。饭后开始辞年、守岁,晚辈要给长辈拜年,长辈发“压岁钱”,大家一起喝洪福齐天汤(也叫福寿汤),汤里有红枣、福建莲子、荸荠、天生野菱,谐音“洪福齐天”。老南京人还有些特殊习俗,比如照虚耗和喂鼠娘。照虚耗就是小孩子点着灯笼,照一照家里偏僻的角落;喂鼠娘源自除夕夜“老鼠嫁女”,要在角落撒些糕点喂给小老鼠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南京过年民间习俗有哪些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南京过年民间习俗有哪些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110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