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过年的习俗很特别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过年的习俗很特别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过年有哪些比较特殊的习俗?
过大年是从古舜时代发起,相传至今有几千年历史的最具文明的中华民族盛大节日。
每逢一年一度的大年春节,家家户户从腊七腊八喝腊八粥,开始淘米蒸粘豆包忙起来,迎接大年的到来。杀年猪,做豆腐,买年货,准备美食佳肴。过了腊月十五,年味越来越浓,小年二十三开始,过年的气氛初步显现,开始清扫庭院,打扫室内卫生,贴年画,供奉“财神爷”,恳送“灶神爷”升天“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并香炉香火供奉,鲜果美食上供伺侯,祈祷神仙保佑。随着大年脚步的临近,在大年的前二天开始贴春联,挂起大红灯笼,象征着红红火火,喜气洋洋的大年的喜庆和吉祥。
大年三十是大年的喜庆的顶峰,“年午饭”异常丰盛,全家老少欢聚一堂,美味佳肴庆新年。三十晚除夕夜,是过大年鼎盛阶段,夜晚十一、十二点时间,家家爆竹齐鸣,烟花五颜六色升空飞舞,照得夜空婉如白昼。象征着辞旧迎亲,对新的一年美好的憧憬。
烟花爆竹声中把“财神爷”接到屋,开始吃饺子“除夕大餐”。少的给老的拜年,祝贺又长了一岁,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开始发红包,给小的“压岁钱”。还要把饺子抛向天几个,扔在院的地上几个,供奉天地神同享用。
总之,各地过大年的特殊风俗不尽相同。但其目的是相同的,红红火火,喜气洋洋,载歌载舞,辞旧迎新,恭贺新年是相同的。
我们是屯堡人,六百多年前老祖先就来到了安顺,也把许多习俗带来了安顺。特别是过年的时节,这些习俗尤其显得重要,也是屯堡人乐此不疲周而复始不厌其烦的事情。
三十夜守岁。年饭吃过后,父母就会叮嘱孩子,不要乱串人家户,特别是女孩子。因为女孩子正月间串门会引起主人家的反感,会把一年里的晦气认为是女孩子带来的,所以绝对不允许串门。那么在家里干什么呢?烧香焚纸。神堂上供着各路神仙的灵位,三十夜这晚,香火不能断,必须保持香烟缭绕到天明。
年初一守舍。大年初一,由于昨晚守夜已经疲劳了,大家都睡觉休息,直到母亲起来做好饭菜,这才自由地起来吃饭。吃完饭,母亲就会一本正经地告诫女孩子:千万不要去别人家。一家人待在家里就叫守舍,当然,男人是可以自由活动的。
年初二拜年。谈恋爱的一大早起来就要准备好礼物到准媳妇家去拜年,是姑娘儿的,就会打扮的花枝招展,羞答答地等着准丈夫的到来。父母则带上糖食果饼、香纸炮蜡一一到祖先坟前拜年。
初七不出门,初八不归家。屯堡人牢记传统,初七这天,一家老少不准出门;已经出门的,初八不准回家。究竟是什么原因,已无从查考了。
1:大年初一早上小孩就要跟大人拝年拿红包。2:早歺吃素一般是四个菜;炒葱煮豆腐炒青菜煮芋头,禺意人聪明家富贵一年清洁无灾无难生活富裕。3:小孩子都要穿套新装从头到脚,即使最穷也要装下门面。因为有些家庭一年到头就是添制一套衣服。4:小孩起来要给他年糕吃象征步步登高。5:嫁出去的女儿不可以在家里过年。6:初一要去各家拝年先长辈后平辈(平辈是年令比你大的,说是拝年其实就是走走打个招呼)7:初二开始去外公家或丈母娘家拝年,有外公外婆的应先去。8:拝年一般是一炮三响;进门拝年后就是喝茶茶点一般是七个品种,接着就是中午饭,中饭吃三个开水蛋喝酒九盘菜全是腊味:香肠猪耳朶舌头鸡胃牛肉干。这些都是蒸熟了的很快也方便热一下就端出来吃。有些人因为[_a***_]多时间紧要赶时间吃了一家两家就很饱了怎么办?进门就要跟主人说明不然人家就会去弄。9:玩的方面祭祖宗挂历代祖先肖像。我们这里还有历代遗传下的古画西游记神话故亊一类的好多,年年挂一次。还有就是放烟花打龙灯扛菩萨挺热闹的。乡下的年街上的节这话一点没错。
我们国家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都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丰富多彩过节习俗。我和我老婆都是山东人。众所周知,山东是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平时规矩就特别多,更不用说过年了。过年最讲究是阖家团圆,尊老爱幼,特别是对祖先以及对逝去祖父辈祭祀活动。记得小时候过年,从年三十到正月十五,祖先的牌位前一直是香火不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每当年三十开始祭祀前,父亲都要去祖坟上默默地走一圈,然后径直回家,据说这一遭是请祖先回家过年,等到了正月初三再去坟上祭祀,这一遭又称送先人回去。。。过年的习俗太多,真的不能一一赘述。不知道你们那有没有这种习俗?欢迎大家讨论,发表不同意见!
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最热闹最有节日味的传统节日,所以传统留下来的一些习俗习惯还保持着。给长辈们拜年,祝他们健康长寿,这是必须的。给孩子压岁钱,也是所有孩子盼望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压岁钱也水涨船高,有点变味。我还记得:小时候,父亲在大年夜除了张灯结彩贴门对放鞭炮之外,还要在屋前屋后和进门的路上,用石灰包打上许多屯包,象征来年猪羊满圈,粮食满仓,又是个丰收年。现在,这习惯己被淡化了。总之,随着时光流逝,一些习惯将慢慢消失。我们也等待新的良性活动形成习惯。
你们过年有什么特别的习俗或者习惯吗?
过年的习俗和习惯,不同的地区有不一样的习俗和习惯,我们东北大连地区过年有以下习俗。
我家大年三十晚上吃团圆饭,晚上六点前饺子必须下锅,菜做的差不多了,饺子捞出锅了摆好,给祖先排位先上一柱香,一家之主带领全家跪拜祖先排位,告诉祖先来家过年了,儿子孙子都回来了,然后全家吃饭。这样的习俗一直延续下来。
大年初一早晨吃饺子,饺子里放钱,吃到钱的人预示着一年掌握财政大权,吃到的钱要贴到春条上。春条就是祝福春天到来,阖家安康幸福的祝福语。
初一上午还要到同族长辈家拜年,如果长辈家挂宗谱还要跪拜磕三个头。初一上午还要给小辈孩子发压岁红包。
我们地区可能我们家里比较传统,其他邻居家已经没有这些做法了。
这些做法我们觉得年味十足,对下一代有个传承,所以就一代一***下去,一直延续。
大年除夕之夜的神密习俗
大年除夂,众所周知。年年都过,确不知其中的秘密***。
除夂何意?年终最后一个晚上,夂本为晚,除夂,除去之意。有除旧布新,辞旧迎新,冬去春来之意。。
我们的老祖宗,非常重视过年的习俗,尤其是大年除夂的习俗。并非是封建迷信,应该是几千年的经历所悟,不得不重视规范除夂之习俗。
据我小时候过大年,尤其是过除夂之夜的习俗,公开展示如下:
本人70后,农村人,谈谈我小时候至今的习俗:
1、年三十前,杀猪宰羊。帮父母扫尘,打扫卫生,准备饺子馅,炸油饼。
2、年三十,上午贴春联,下午烧纸钱,祭拜去世的爷爷奶奶,晚上大家聚一起吃团圆饭,看春晚。
3、年初一,至初三去亲戚家拜年。
4、初七送垃圾,我们这从初一到初七屋子垃圾不许倒出去,只能到初七天一亮,赶紧倒到马路上,让过往行人踩踏,目的是赶走穷命,借到富人的福气。
我们这过年可特别了
1.年前先给所有亲戚走一遍,就是提着礼物提前去坐坐,吃吃饭聚聚,谈谈一年的收入。
2.家家户户会买好多食物,为初五前日子做准备,因为做生意的不过初***开张,初六开张才吉利,六六大顺。
3.家家户户贴门对子,福联,挂灯笼。
4.初一都穿新衣服,新年新气象。
中国地大物博,各地区过年的风俗和饮食各有所不同,我是北方人,过年包饺子吃饺子是必不可少的,大年初一早上的饺子有讲究,看谁的运气好,能吃到包有硬币的饺子,预示着在新的一年会有好兆头。大连是沿海城市,饮食习惯有着自己的特色,大连过节或宴请宾客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无海鲜不成席。过大年饭桌上少不了海鲜,各种鱼虾蟹贝类琳琅满目,有趣的是朋友圈里晒的年夜饭家家户户饭桌上都有这样那样的海鲜,海鲜是过节吃食的主题。
过年期间有哪些习俗是你特别想吐槽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习俗?
最讨厌的是***。有多少人辛苦了 ̄年的收入就正月里几天就耍光了。也有的平常日子省吃俭用却喜欢正月里下大注梦想一夜暴富却往往辛苦积蓄“一扫光。”所以坚决支持***禁止***!太宀害人了让它毁了多少幸福家庭啊!
在你老家有什么特别的过年传统习俗吗?
红红火火过大年,老家的人们和祖国各地的人们过年习俗大体上是一致的,不过家乡有两个别样风俗习惯经久不衰,深受青年男女追捧,还有一项活动深受民间老人喜欢,先说第一个,年前结婚的新郎新娘需在大年初二以后双方约定好举行“回媒”请女婿,酒宴与婚宴办酒几乎不差上下,期间,女方的朋友及平辈姐妹弟弟妹妹嫂子等人会使出浑身招数和新女婿“大闹”一番,因为“三天不论大和小”故意难为新女婿,以察女婿机智能干,口才等,有让喝醋的,喝酒的,不喝的话面临着“戴草圈”(自行车等车的橡胶外套),还有开玩笑寻问房类事的,新郎官会事先准备好烟、好糖、红包打发这一群人,多数不肯罢休,你一言他一语爱的推来推去最后岳母出面求情,嘻笑声中这些人才肯让“主角”开始吃饭。到了正月十六晚上,给儿子年前结婚的人家,要买一个50公分高的玩具男宝宝,交给“送娃娃”的一群中老年人,(全是女性)她们几乎都是活泼开朗,幽默爱说笑话,且能说会道之人,开始分工,翻穿羊皮袄,叼着烟锅,毛巾扎个虎背头,扮爷爷,婆婆穿大襟袄,手拿丝帕,后面六个人不用换装,打小鼓,敲小锣,拍小钹等民乐把宝宝送到家,主人家人备下了好酒好菜款待,娃娃则要送到婚床上,被子盖好,迎接的婆婆爷爷等人,稍稍不慎,会被送娃人抹个“黑脸”哄堂大笑之后一一散去。
小时候感觉过年是件特别隆重的事情,从腊月二十三小年开始,要扫房子、压粘面,二十五去赶这一年中最热闹的一个大集,男孩子最盼望的是放鞭炮、女孩子最高兴的是穿新衣,村村都有大秧歌,腊月三十家家户户都贴上春联,再有就是吃了,包饺子是必须的,家里还要炸年糕,够吃一个正月的。
初一早晨,放完鞭炮吃完饺子就要先给村里同族长辈拜年。我小时候还能见到有磕头的,后来就变成说两句吉利话完事了。
初二开始串亲戚,以前亲戚多,交通也不方便,要串到十五才能完事儿。现在亲戚少了,又都有车,开上车最多两天就全串完了。
另外,我们那里过年亲戚们凑到一起还有打牌的习惯,现在走亲戚不吃饭也不住,好像这个习俗也少见了。
总之,赶脚现在年味儿越来越淡了。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也是辞灶日,人们买好贡品,比如糖瓜等,希望灶王爷吃了糖瓜,只说好话,不说坏话,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北方辞灶日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出嫁的女儿,辞灶日当天不能在娘家,要在自己的家,要不然就辞在外面了。
大年三十下午女的在家包饺子,一个家族里的男同胞们聚在一起,然后要一路放鞭炮去坟上请爷爷奶奶回家过年,家里(一般是长子)供奉着影子(音译),也有的叫族子(音译),
初一拜完年以后,人们都在自己家看看电视,不能串门。
初二早上吃完饭,家族里的男同胞们再一起一路放着鞭炮把爷爷奶奶送走,这个年就算过去了,可以走亲戚了。
我们中华民族大多是汉文化。各地风俗不尽一致,也大概相通。
要说有什么“特别”的风俗,我没有到外地过过年。还真说不上来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因为司空见惯,年年都一样,上了年龄,少了新鲜感。自然也不觉得什么地方“特别”了。
下面我说两条禁忌,以供友友一乐。
过年时,是禁忌人们说不吉利语言的。尤其是不能骂人。如果这一天骂人,那你就会常骂人而不可止。有时还会引来吵嘴打架的事情。
我村就有一例,此人常将“尻娘的”这三字当口头禅。
一次,他遇见他的挑担(妻子的妹夫)。出于好意,他上前打招呼:“尻娘的,你吃饭了吗?”
挑担:“你骂***啥?”
他:“尻娘,谁骂你啦!”
挑担也怒不可遏:“你这不是骂人是啥?”
他的声音也提高了八度:“尻娘,你问问边里的人,看我有没有骂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过年的习俗很特别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过年的习俗很特别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103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