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嘉兴市过年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嘉兴市过年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浙江嘉兴的风俗有哪些?
以前的店家,初四***至初五凌晨敞开店门,焚香点烛,盛设供坛,迎接财神,去财神庙“换元宝”,然后各商店开始照常营业,并摆见神酒。凡被邀吃酒的店员即为继续雇佣者。近年,年初四***十二点,各家齐放鞭炮,直接迎财神进了家门,有的则在门上张贴神像,表示财神已迎进家门,寓意此年生意红火,财源滚滚。
1.甩火把,又称“烧田蚕”、“放宵火”、“照田蚕”、“田柴之会”,一般均在农历元宵节(正月十五)黄昏时举行;
2.庆作物生日:旧时民间相传花果粮菜均有生日,民俗学家以为此是古代对作物崇拜的表现,解放前嘉兴有此风俗;
3.开秧门与关秧门:插秧是稻作的开始,第一天插秧称为开秧门,最受农家重视。旧时此日饮食较丰盛,农民在家中设三牲祭“田土地”,食团子、糕,寓家庭团圆、农事“步步高”之意;
4.养猪羊祭祀:旧时嘉善等地于除夕夜,在猪舍置方凳摆香烛致祭,名“斋猪栏”。
嘉兴的风俗很多,嘉兴历来生产农业为主,主要是耕种和桑蚕为主,而风俗也和地理条件和生产特点有关,风俗主要有稻作习俗和桑蚕习俗,而在食物方面,嘉兴比较有特点的是臭卤,比如霉菜干,臭毛豆,还有很多腌制品,腌咸菜,腌大头菜,腌萝卜干等,另外嘉兴节日也有很多有特色的习俗,比如端午节吃粽子,钱江观潮,旅游节农民画展和传统民俗风情展示活动等!
嘉兴有什么特色的过年习俗?
其实江浙一带的过年习俗可能都差不多,而嘉兴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自古以来就比较富裕,因此在流传下来的习俗上可能会有所体现。嘉兴人过年一般从腊月廿三(俗称“过小年”)就开始了,这一天,家家户户开始送灶君,人们用麦芽糖做的糖元宝去涂灶家菩萨嘴巴,然后将灶君放在用竹子做的特制小椅子上烧掉。以此来让灶君上天向玉帝汇报时,说些好听的话。
年三十,即除夕。每个人都要与家庭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共享天伦之乐。这一点应该全国各地都一样,忙了一年了就盼着这一天全家人吃团圆饭。 而这天晚上吃完饭大家都要一起熬到第二天凌晨守岁,也有小孩要和大人一起守岁,但大都熬不到半夜就睡熟了,长辈便将新衣、压岁钱等放在小孩的床边和枕头底下。
农历正月初一俗称“年初一”,这天凌晨,嘉兴居民去附近的庙里抢烧头香,至天明,开门炮仗此起彼落。清早拜天地祖宗、向长辈拜年,长辈对未成年晚辈给拜年钱。年初一早餐盛行吃年糕,取“年年高”之意,也有吃米粉圆子的,意为“团团圆圆”。蚕农在此日扫地称“扫蚕花地”,见面互祝“蚕花廿四分”,祈蚕茧丰收。
正月初三是“小年朝”,嘉兴人在此日礼佛祭祖。正月初五为“财神生日”。初七为 “人日”,古时,大户人家悬巨秤,为人秤体重。并有为小姑娘穿耳朵戴耳环的习俗。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俗称“正月半”,又称 “上元节”, 实际上是过年系列中的最后一个狂欢日。
以上这些习俗看起来可能都比较书面,我个人感觉嘉兴人春节这几天其实什么事情都不干,就是吃。所有的亲戚朋友轮番大摆宴席,家家户户轮着吃,场面堪比结婚喜宴。有时候轮不过来还有一家人分头行动的,也有安排不好的干脆就提前或者延后,有些从春节前一个月一直吃到来年三四月份的。这可能也是富饶平原,鱼米之乡的特色之一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嘉兴市过年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嘉兴市过年习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102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