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过年习俗小学生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过年习俗小学生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春节有哪些关于小朋友的风俗?
大年三十长辈都要给小朋友压岁钱 意思是来年有个好兆头,有钱花,吃的好穿的暖,孩子们接到压岁钱要给长辈磕头拜年,问候长辈过年好。大年初一小朋友们也要去长辈家拜年,问候长辈们过年好 ,还要给长辈们磕头,长辈们还要给包红包,给小朋友糖果等等好吃的总之小朋友们的年味十足,春节过的愉快开心。
我的家乡是在东北,我们这儿过春节小朋友门有几项风俗,大年三十长辈都要给小朋友压岁钱 意思是来年有个好兆头,有钱花,吃的好穿的暖,孩子们接到压岁钱要给长辈磕头拜年,问候长辈过年好。大年初一小朋友们也要去长辈家拜年,问候长辈们过年好 ,还要给长辈们磕头,长辈们还要给包红包,给小朋友糖果等等好吃的总之小朋友们的年味十足,春节过的愉快开心。
穿新衣,戴新帽,小朋友们最喜欢的习俗就是放鞭炮和拜年。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床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小朋友们能收到好多的压岁钱。压岁钱,汉族年俗,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帮助小孩平安过年,祝愿小孩在新的一年健康吉利、平平安安。
小时候过年时都有什么习俗?
童年的记忆总是那么美好,特别是对过年的记忆依然那么亲切,那么清新。我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生人,住在一个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小山村。那时一进腊月就天天盼,天天算,盼过年能吃点好东西,穿点好衣服,还能看到一些只有过年才有的新鲜事。
年前第一件大事就是准备年货。其中有三样东西必不可少,那就是鞭炮、红纸和年画。红纸用来写对联。小鞭炮买一百响的两挂,拆着放。年画专捡新鲜的买,贴在屋里花花绿绿看着非常喜庆。
腊月二十三这是必过的小年。这天要打发灶王老爷和天地爷上西天。我记得那时家家都供着灶王老爷和天地爷。灶王老爷在灶台后供奉。天地爷在屋外墙的左上方一个一尺见方的土龛里。供奉的牌位两边写着一付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二十三这天把供奉的牌位拿下来,在一家人念念有词的祷告声中烧掉,这就叫发送灶王老爷上西天。然后大人们就分些自制的糖瓜给我们吃,意思是让灶王老爷嘴甜些,上天后"言好事"。那时候我非常奇怪,让灶王老爷嘴甜些,为啥不让灶王老爷吃糖瓜,却把糖瓜都给了我们?
过了腊月二十七,过年的气氛也特别浓了,.开始安排另一件大事,就是请家堂。什么是请家堂?就是把祖宗牌位请出来,放在一个用布铺好的桌子上,上面摆上果酒菜肴香表,天天祭拜,至到过了正月初五才撤下来,其实就是祭祖。这期间,我们这些小孩白天黑夜总是到各家去串门,特别是夜晚,一进门就会看到家堂在那里摆着,桌子上烟雾缭绕。那神密的氛围还真以为有神鬼在里面,吓得心里嘭嘭直跳。
大年初一开始拜年,十五之前走村串户看会,那狮子旱船高跷好不热闹。
过年,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是那样的甜美。它欢乐、祥和,喜庆中还略带那么一点说不出的神密。
我的童年和少年是生产队的时代,那时吃粮都是由生产队统一分配,对于东北农村来说,能磨白面的小麦各家分的少的可怜,只有过年才能吃上三五顿面食,对于不种水稻的我们村,一年只有过年能吃上一两顿大米饭。那时老姜家唯一的电子管收音机,那算是村里的唯一电器。娇贵得只有村里有限的几个人能听到播放。人们的精神生活不是打牌就是到一个识字的人家,听识字的人讲故事,什么聊斋,三国,还有孩子们喜欢听的西游记。
那时过年是孩子们的期盼。只有过年能穿到父母给买的一套新衣服,过年能吃到几顿饺子,吃一两顿大米饭,吃到冻梨和冻柿子,过年父母能给买心仪已久的小洋鞭,过年能得到走亲戚时七大姑八大姨等长辈的压岁钱。过年时的大秧歌,三十夜晚请祖先,正月十三请“姑姑”,正月十五滚冰,二月二带龙尾都是孩子们的希翼和期盼。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过年习俗小学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过年习俗小学生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101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