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满族有什么过年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满族有什么过年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满族人怎么过年?
满族过春节,在时间上基本与汉族一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到新一年的农历二月二“龙抬头”。
过小年,要做黍叶饽饽、椴叶饽饽、菠萝叶饽饽,实际上是用黏米面包小豆馅做成的黏豆包,农村很多人家在腊月的后几天就把豆包做出来,放在室外的缸里冷冻,过年的头几天因忌动刀剪而且宾客往来较多,有时无暇做饭,把缸里的黏豆包拿出来,放在锅里馏一下就可以当顿饭吃。
再有一种类似黏豆包的面食,是包馅后擀成饼状,入锅烙熟,俗称“黏火勺”,也同属“黏饽饽”一类。喜吃黏食是辽宁满族饮食风俗的一大特点;
此外,还有豆面饽饽,也称豆面卷子、豆面折子(民间称驴打滚);除夕要做满族的传统糕点--萨其马,很多年轻人不懂这门手艺,好在商场、超市各种包装精美的萨其马随处可见。
满族人过春节都有什么说法?
满族人的春节时间于***是一样的,都在农历初一。春节的满语称:“阿涅业能业”。节日时间一般为三到五天。
顺治元年时,皇太极从山海关定都北京,大批满人也随之迁移关内,时间久后受***文化影响,春节也就成了满人于***共同的节日。
满族人分“红、蓝、黄、白”四旗人,过年前四旗人会在自家门上挂旗,什么色的旗人就在门上挂什么颜色的旗。挂在门上的挂旗颜色鲜丽、图案优美,象征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万象更新。
春节前,满族同胞也置办年货、扫尘、贴对联、贴窗花、挂旗等。初一凌晨,家家放鞭炮,辞旧迎新。然后在家里西墙的祖宗排位下设贡品、点***香,祈求先人保佑全家平安。
新年开始,一家人围着吃团员饺子,俗称“揣元宝”。开始煮饺子时,家住吆喝:“小日子起来了吗?”其他人异口同声道:“起来了”。接着让小孩爬上高点的地方跳三下,寓意新日子“蹦个高”。
新年这天,晚辈要像长辈叩头拜年,然后长辈给小孩压岁钱。结束拜年后,男孩子开始几个人一起嬉闹、放烟花、玩木爬犁;女孩则穿传统盛装玩嘎拉哈。
歌舞是少数民族的特色。大家围成一圈,一人带头又唱又跳,然后旁边的人也跟着一起唱。还有节日活动,称为“踏追”即踩高跷。
东北地区满族人很多,传统的满族人庆祝春节吗?
春节同样也是满族传统的盛大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举行。节期一般为三至五天,农村地区的满族有延至正月十五日。
满族春节源于汉族习俗。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后在汉族经济文化的影响下,满族社会发展起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皇太极继位后。顺治年间清军入山海关定都北京,大批满族居民迁移关内,与汉族杂居共处,在经济文化彼此交流,互相影响,关系密切。天长日久,汉族许多习俗文化被满族人民所吸收,春节便随之而成为满族与汉族共俗的节日。
春节期间满族所保留的特色文化:一、祭祖满族先民信奉萨满教,对祖先格外崇拜,春节期间总会举行祭祖仪式。尽管大多数满族家庭已经不再供奉祖先牌位和画像,但心中却少不了对先祖的缅怀。全家要面对其家族先祖康熙皇帝的画像行三跪九叩大礼,妻子(福晋)向丈夫行跪拜礼,女儿向父母行跪拜礼等。
二是张贴满文吊钱。旧时满族人全是八旗子弟,旗分四种颜色,过年时满族家庭贴吊钱(也称挂钱或挂旗)均按旗籍所属,正黄旗、镶黄旗人家贴黄吊钱;正白旗、镶白旗人家贴白吊钱,以此类推。吊钱上刻有满文福禄寿喜,有的家庭还要在春节期间挂上满文书法,以示与汉族的区别。
三是吃满族风味小吃。满族人讲究吃,京八件、萨其马、炸年糕就是满汉糕点的杰出代表。春节期间,串门送礼少不得大八件、萨其马,另外独具满族特色的食品果仁张也是馈赠亲友必不可少的精品小吃。
庆祝。满族人的天性,是乐观阳光。表现在对待春节这个盛大的节日上,那就是热烈拥抱。
春节,满语称“阿涅业能业”满族春节最早的记载是在《渤海国记》里“民岁时聚会作乐,善歌舞者,数辈前行,士女相随,更相唱和。”清代以后,满族人虽与汉族人在春节的礼仪上进了交流,但仍然保持了自己的特色。历经三百多年,我们现在仍然可以在东北满族人春节时,看到鲜明的民族风格。即使是在春节的仪式简化为纯粹的吃喝一场的今天,在东北满族人的家庭里,春节仍然过得讲究。
过年是什么?是中国人将浓烈的感情装在一个青花瓷瓶里,然后,期待着、观赏着、琢磨着,甚至还对她微笑,终于时辰到了,一杯一杯地斟出来,放在唇边,稍微做下祈福式的思考,迅即畅快淋漓地喝起来。古典而又充满生命力,因此成为不朽的经典。
在满族集居的乡下,腊月初七的这一天,姑娘们会兴高***烈地爬上山顶***撷年息花枝,同时,轻轻唱起“年息花”歌:“年息花,生性乖,腊七儿***,[_a***_]儿栽。红花开,粉花开,花香飘到敬祖台;财神来,喜神来,又赐福,又送财;年息花儿道年喜,年喜花儿年年开。”***回来的息花枝条,姑娘们会把它先插入窗台上的花瓶里,然后,在为过年而进行的忙碌中不时地抬眼看看。终于到了大年初一,早晨一睁眼,花枝灿烂,满室飘香。人们叫这种花为报春花,这名字起的真是好。
除夕夜,最隆重的祭祖仪式开始了。在满族的信仰里,祖先图腾是核心内容。 除夕的下午要摆供、祭祖。挂在西墙上的祖宗龛,平时是不能动的,这天中午要请下来,并且打开。家长率全家人深情凝视祖先的画像及历代祖先的讳名,良久之后,放回原处。然后,把供品放在供桌上。家长小心翼翼地将香粉倒入香案上的细长的香槽里,然后,点燃。香味扑鼻,香烟直上。 子时,鸣放鞭炮,接祖宗回家。在缤纷的红花雨中,由家长领着全家老少给祖先磕头。这样的仪式,即使是在大都市的满族人家里,现在依然保持,并且履行得庄严,一丝不苟。
正月初一早上,先是要吃饺子的,但大人孩子此刻的心情不在饺子上,而是心系拜年。
清朝以后,“女真”一部份融和其他民族称为“满洲”,后通称为满族至今。 同是女真族,不同的是:金国为生女真创建,后大量进入中原,主体部分同化于汉族;清朝为***真创建,当时首领努尔哈赤于1616年创建后金为萌芽,皇太极于1636年定 国号清,所以说,传统的满族不会过春节,他们是地道的游牧民族,如果过春节也是建立清朝后,同化学习汉族的习俗。
嗯 满族的春节古称“元旦”,满语称“阿涅业能业”,是满族传统的盛大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举行。节期一般为三至五天,旧时有的地区延至正月十五日。流行于全国各地满族地区。 满族春节源于汉族习俗 是我们的 都要过
满族过年穿戴?
是指男子要穿带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带,或穿长袍外罩对襟马褂,女子要穿长及脚面的旗装,或外罩坎肩等。无论男装还是女装穿起来都要特别宽松,上身基本上都以符合身体轮廓的剪裁为主,衣袖多以“紧袖”为主,但下摆或裙摆却拥有独特的设计元素“两边开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满族有什么过年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满族有什么过年习俗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101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