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九零后农村过年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九零后农村过年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你怀念80年代、90年代的过年场景吗,还记得哪些老家习俗?
我得庆幸我们村基本保留了90年代的风俗习惯,但即使这样,三十年的时间里,还是遗失了很多传统。
我记得90年前后,我们要在年三十前准备一些柏树枝,然后三十中午要把初一这几天的饭菜都切好,做成半成品,因为过年是不让动刀的,然后上贡品,摆香炉,放鞭炮,迎祖神。入夜时,在后院寻一地方烧柏树枝。半夜12点又是一通鞭炮,早上得起早,不然往后这一年都难再起早了。六点多全宗男丁亲都在辈分最大的家里***,开始每家每户登门拜访,一般到了某一宗亲家里,我们小孩都是喜欢各种坚果奶糖,而大人们都在交流讨论着这家人的房子事业等等。最后给祖宗牌位磕头,晚辈再给长辈磕头,接着又是下一家,如此下来到十一点多差不多结束,回家吃完饭,饭后大都是妇女们互相走访拜年的时间。再接下来就是给远处的亲戚拜年,亲戚多的会一直走到初十左右。而真正的过年,其实到正月初五就结束了,我们这里初五就送神了。当然也要放鞭炮。再往后就是敲锣鼓,耍狮子,踩高跷,摆兴子等等。直到十五闹完元宵,年才算彻底过去了。
我是80后,村里来的。
1、穿新衣服是比较让人兴奋的一件事,一年到头也不见得去买或者做件新衣服。
2、拜年,那时也不怎么流行磕头拜年了,主要是有压岁钱,那时候平常都是10块20块的,50的就算大额滴。
3、放鞭炮,主要就是双响炮和挂鞭,大人小孩都爱放炮。那时候烟花还很少,而且很贵。
4、大人们最爱聚众***,推***,打大老A,***,那时候北方还不时兴***
5、春节联欢晚会就没有了,1998年我们村才通的有线电视吧!
说实话,那时候虽然纯朴,不缺快乐,家家不用锁门,但实在是苦,信息不通,生活单调简单,如果不和现在生活对比还好。
作为一个80后,这样的问题还是能激起我很深的回忆。小时候的年味儿比现在要重很多。可以吃到平常吃不到的美食,见到平日里见不到的亲戚,那时候的春晚也能够给人带来无尽的欢笑,过年通常会添置好多新衣服可以在小朋友们之间炫耀一番。转眼之间,时间已过去了几十年,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年还是那个年,但我们已经回不到过去了。
特别怀念小时候过年的气氛。我的老家住在河北北部,临近东北,所以好多习俗都是东北那边的,为了过年的吃食都要准备好久。腊月中旬,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年货,那时候的年货都是自家产的。
那时候年成不好,没有多少大米白面,都是粗粮,玉米小米都是家常便饭,只有年节或来客人了才吃细粮。家里来了客人,女人和孩子都不让上桌,只有男主人陪客,我和妈妈都是在厨房吃。爸爸很疼我,陪客人都吃不饱,等客人走了把大米留给我他吃小米的。妈妈和大娘婶子们包两大缸黏饽饽,一缸萝卜油酥的,一缸爬豆馅的,够吃一个冬天。做这个吃食是所有人都动手,一家轮一天家家如此。这个准备好,就开始准备做豆腐。那时候是石磨磨,磨半天回家做,喝豆浆,挑豆皮,吃豆腐脑,自制大酱拌豆腐,妈妈把一个家族的人喊来吃。等豆腐做好,在拿出一盖叮帘放外面冻着,第二天就可以吃冻豆腐了。
小年这天杀猪,又是族人都来帮忙,收拾猪肉,卖一半留一半,灌血肠剔排骨煮肉块,请帮忙的好好吃一顿杀猪菜!然后是买春联鞭炮门神年画新衣服,扫房等活动就到了除夕。一早妈妈就起来杀鸡宰鸭,剥鱼洗菜炸丸子,都是自己产的很美味。中午放完鞭炮吃团圆饭,一年最好吃的饭都在这里,爸爸喝着小酒,我们个个是满嘴流油,吃饱喝足出去找小伙伴玩,妈妈则要收拾卫生准备包饺子。晚上磕着瓜子和伙伴聊天,真是享福。次日结伴去拜年,那时候没有压岁钱,只是得一些零食,吃剩下的糖纸都收藏起来。然后和妈妈一起去看秧歌。过了初六就和妈妈一起去拜年走亲戚,真的是姥姥家看大戏的时代,走哪都有戏台搭着唱,到了外边穿着新衣好吃好喝好招待,是我们最美的童年回忆。
如今父母不在好多亲人都没了,已经多年不回家了。即使吃好喝好也没了童年的喜悦,十分想念我童年的年气氛!有没有和我一样的,欢迎讨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九零后农村过年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九零后农村过年习俗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101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