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东北农村老人过年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东北农村老人过年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东北过年有什么习俗?
东北人过春节,四项重要内容必不可少。一是祭祖。在除夕之前,要到墓地去祭奠祖先,烧纸、磕头,祈求祖先保佑子孙后代平安健康。二是吃年夜饭。年三十全家人都要到父母家,吃顿以饺子为主的年夜饭。三是拜年。初一走亲戚拜年,长辈要给前来拜年的晚辈压岁钱。初二回娘家。已婚的女儿要携带丈夫孩子回娘家拜年。四是闹元宵。正月十五,人们走出家门,参加灯会、猜谜活动。
#丁酉新春#东北的民歌唱道:年到年到,糕糖祭灶,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头要顶大毡帽,老太太要块大黏糕。为了准备迎接这个“年“,往往从一年的最后那个月的月初便开始了。那么,东北人是怎么过年的呢?
杀年猪
“小孩小孩你别哭,进了腊月就杀猪;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这句童谣过去在东北农村广为流传。
过去杀猪在东北农家算是一件大事。进入腊月,大部分人家都要杀猪,为过年包饺子、做菜准备肉料,民间谓之“杀年猪”。那时候,大多数农家都在院门之侧垒砌猪圈养猪,少则可供自给,多则出卖换钱,因此圈里养着几口大肥猪被视为家道殷实的标志之一,“肥猪满圈”也是普通农家的美好愿望。
赶年集,办年货
过年之前要作很多准备,要买很多东西,吃的、用的、穿的、戴的、耍的、供的、干的、鲜的、生的、熟的,统名之日“年货”。过年之前***购工作称为“办年货”。
年货一般包括鞭炮、对子(春联)、灯笼、冻梨、冻柿子等。家里有小孩的还要给小孩买件新衣服,这是规矩。在农村置办年货多选择赶集,年集是一年中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在大集上要把香蜡、纸码、鞭炮、年画、红纸、白糖、烟茶、糖果、佐料等买回家。
蒸馒头
旧时为了春节期间来客人做饭锅不够之备,所以要提前蒸几锅馒头备用,也为春节祭祖用,也做粘豆包之类,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即指此,也有称二十九把油走,意指做油扎食品。
贴春联
东北人从小年开始就有了过年的气份,打扫院落和房内洋尘。剪出各种喜庆的窗花帖在窗格上,以张显红红火火的生活。还有写春联帖春联,人们开始杀年猪。
大年三十吃饺子是必不可缺的,东北人大多能喝酒。一家围在一块吃着饺子喝着酒闹着家常,其乐融融也!
东北进腊月就算过年了,特别有讲究,女人做家务要特别小心,不能打碎碗,盘子,水杯,也不能和男人吵架,什么事情都尽量忍,都涂个吉利。这两个事情要是发生,一年都不吉利,除夕吃完中午饭,女人就不能去别人家做客了,要在自己家,因为,东北大多数人家都供老祖宗,必须烧香拜祖啊!亲属,朋友都会来给老祖宗上香的,女人要把茶水,瓜子,各种水果,糖果预备齐全,平辈来喝点热水,吃点水果,小辈来磕头,预备红包了,最少一百元,挨个给小辈发。到初三了,就把老祖宗送走了,初四,迎接姑娘姑爷回来,[_a***_],年过完了,但是,要宴请亲属吃饭了,亲属朋友们欢聚一堂。
我是东北人,就来说说俺们东北的新年是什么样的吧。东北过年比较讲究热闹、喜庆,一大家子人在新年这天一定要团聚在一起看春晚,打牌,包饺子,挂灯笼,贴对联贴窗花,放鞭炮,很是热闹。到了晚上,在新年钟声还没敲响之前一家人要在一起包饺子,特别的是要在饺子中放上几枚硬币,最后谁吃到有硬币的饺子就预示新的一年会交好运,福气满满,很有意思。此外,三十的晚上还有点长寿灯的习俗,要点上一晚上的灯,不能关,代表益寿延年,香火不断。
东北过年特色的风俗?
杀猪菜
在东北农村,过了腊八之后,人们开始杀猪宰鸡,把猪肉切成块,放在大缸中送到仓房里冻起来以备春节期间用。杀猪菜,原本是东北农村每年接近年关杀年猪时所吃的一种炖菜。上菜时,一盘肉,一盘酸菜,一盘血肠,也有的是把三者合一,大盆大盆地端上桌来。
黏豆包
黏豆包是一种满族食品,满族人传统上喜欢黏性的食品。也是东北地区人们冬季餐桌不可或缺的主角。黏豆包一般是在冬季开始的时候制作,然后放入户外的缸(天然冰箱)中保存过冬。吃的时候可蘸白糖,吃其香甜黏;也可拍成小圆饼用油煎吃,品其香酥脆。
贴春联、贴窗花、挂年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东北农村老人过年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东北农村老人过年习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101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