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大同过年习俗简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大同过年习俗简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大同风俗来源?
最早的大同拢旺火起源于大同冬至的窑神节,这一天被大同人称为“二大年”,因为与煤炭有关,所以拢旺火就是大同下窑人的一种吉祥的狂欢。之后的除夕辞旧和初二的接财神,都有拢旺火的习俗,当然正月十五人们要看红火、观花灯,恰遇雪打灯,人们在街头拢上一个旺火既能取暖,又能照明,还能烘托节日的气氛,后逐渐变成一种新习俗。历史上的大同地区根本没有如此规模的旺火,只是在上个世纪改革开放之后,大同煤矿与怀仁的煤窑得以发展,有了多余的煤炭逐渐形成了一种旺火文化。过去的历史上的旺火只是一种象征性的仪式,
现在人们有一个说法是正月十五去怀仁看旺火,其实也是在大同看旺火的另一种说法,因为上个世纪末国家对环保的重视,大同旺火已经成了一种远去的记忆。而在大同之南的怀仁是尚未进入环保重点监控的县城,所以怀仁的旺火还在记录着大同旺火的曾经辉煌。
在历史上怀仁一直与大同有着不能分割的渊源,1954年07月,与大同县合并,称大仁县,1958年10月,大仁县合并到大同市郊区,由大同市管辖;1960年01月,改设怀仁区,由大同市管辖;1964年12月,重新设怀仁县;1965年05月,重归雁北地区。即使划归雁北,由于婚姻以及亲情的不断,地域文化背景相同,所以一直怀仁和大同难以割舍。尽管怀仁划归朔州,但文化与大同却是一种。
在怀仁早晨有村民搭乘拖拉机出发了
最早的大同拢旺火起源于大同冬至的窑神节,这一天被大同人称为“二大年”,因为与煤炭有关,所以拢旺火就是大同下窑人的一种吉祥的狂欢。
之后的除夕辞旧和初二的接财神,都有拢旺火的习俗,当然正月十五人们要看红火、观花灯,恰遇雪打灯,人们在街头拢上一个旺火既能取暖,又能照明,还能烘托节日的气氛,后逐渐变成一种新习俗。
大同结婚有哪些风俗习惯呢?
大同人结婚的风俗流程:共分为四部分也就是四天:下茶——迎娶——回门——打当日
大同人结婚的前一天,男方上午要去女方家里下茶,男方家人要带上好茶叶和糕点,(各两盒)叫下茶,去的目的是先把没准备好的事情都在说清楚,别到结婚那天刁难男方家人,到了晚上男、女双方家人都要给准新娘准新郎吃顿骨头和翻身饼子[馅饼]。
1、男方家里带上车队去女方家接新娘去的时候还要带上离娘肉[猪肉肋条5-7条]两瓶红酒,葱,女方家人要准备的绿豆,带佐料的饺子,带根的青菜,返还的离娘肉!男方家要为新郎新娘准备晚饭,有带佐料的饺子,跟挂面,男方家的朋友在新房开始戏弄新娘,挂面套饺子来年生个胖小子,这就叫吃对面饭,最后才可以洞房花烛
2、男方娶亲需携带三类物品,即:红布包两个,内装红脸盆一个,洗刷用具一套,镜子一个,及红毛毯、红盖头、红鞋、红棉袄、红棉裤等;离娘肉猪肋5-7根,红纸包裹;红酒两瓶,缚带须子母葱一根,红线缠绕,不可打结。
3、男方娶亲人员到达后,女方安排茶点招待,摆足红筷、吃碟等,主要物品有:糕点、水果、茶水、香烟、糖果等。母亲可亲自现煮水饺招待新郎、新娘。
4、女方回品亦分为三类,即:带来的红脸盆、洗刷用具、镜子等原物带回;离娘肉赠五回二,赠七回三;绿豆(此绿豆到婆家后速速泼水,出芽愈早愈好)一瓶,上缚红筷两双、双胞胎带须芹菜一棵,红线缠绕,亦不可打结。
新郎多准备些红包,到新娘家也要拦门和端洗脸水的. 就是去接回门的一般带1--2个蛋糕 还有就是准备点红包,因为新娘走时候一般婆婆家的亲戚会把新娘的鞋或者别的什么东西藏起来。新娘着红鞋、红棉袄、红棉裤、红盖头离家,由新郎抱入婚车,座下铺红毛毯,(里面放钱)中途不可着地;至婆家后换婚纱,典礼一般在饭店进行,在新房亦可。
1、司仪宣布婚礼开始。2、由新郎或者新娘父亲带新娘入场。3、证婚人上台发言。4、新人交换戒指。5、双方父母发言,送上寄语和祝福和嘱咐的话。6、新人代表致答谢词,向双方父母献花。7、新人行礼、拥抱亲吻、开香槟倒香槟、切蛋糕、喝交杯酒。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大同过年习俗简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大同过年习俗简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100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