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收红包习俗传说,过年收红包的寓意是什么

恒布 2025-05-14 1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过年红包习俗传说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过年收红包习俗传说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关于春节收红包的传说?
  2. 红包的来历故事?

关于春节收红包的传说?

红包最早出现于唐朝宫廷,当时宫中有零钱之风。王仁裕在《***天宝遗事》中云:唐玄宗天宝年,“内廷嫔妃,每于春时,各于禁中结伴三人至五人掷钱为戏。”

王建在《宫词》中载:“宿妆残粉未明天,总立昭阳花树边。春日内人长打白,库中先散与金钱。”

从春日“掷钱为戏”,到“散与金钱”,后又发展到赠“洗儿钱”。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传说古时候每到年三十的时候就有野兽趁着大人睡觉的时候把家里的孩子叼走吃了,所以很多地方都有年三十晚上不睡觉的习俗。

  但是有一次一个母亲把一枚铜钱装在红色的袋子里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结果发现野兽就不敢靠近小孩了,所以从此以后每到年三十大人都会给小孩或者晚辈压岁钱。那个“岁”据说就是野兽的名称。

  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钱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春节发红包的风俗源远流长,它代表着一种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它是长辈送给孩子的护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利

红包的来历故事

传统的红包也叫压岁钱,最早的出现于汉代,这种钱主要是为了佩带玩赏而专铸成钱币形状的避邪品;在宋元以后,正月初一取代立春日,称为春节,春日散钱的风俗也演变成给小孩压岁钱的习俗,后来压岁钱流传至今,变成现在的红包。

  红包的由来

  关于红包的由来,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民间传说:

 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常在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摸熟睡着孩子的头,把孩子都吓哭了,有的孩子甚至被吓成傻子。因此,每逢过年期间家家户户家长们都不敢睡,深怕叫“祟”的妖怪出来作祟,于是有了“守祟”的习俗。

  有一家的夫妻俩老年得子,很是宠爱孩子,他们担心“祟”来害孩子,就给孩子八枚铜钱让其玩耍,后来孩子玩了睡着了,他们就把八枚铜钱用红纸包着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夫妻两一直守在床边,但不知不觉有睡着了。

  半夜里“祟”果然来了,化作一阵阴风吹进房准备摸孩子头,但还未触摸到,枕头边的铜钱就迸发道道闪光,吓得“祟”逃跑了。第二天,夫妻两把铜钱吓走“祟”的事情告诉大家,以后大家都学着这样,果然不再有妖怪来半夜吓孩子。 后来,过年给小孩子前就成为了一种“压惊钱”,随后演变发展成压岁钱。

红包最早出现于唐朝宫廷,当时宫中有零钱之风。王仁裕在《***天宝遗事》中云:唐玄宗天宝年,“内廷嫔妃,每于春时,各于禁中结伴三人至五人掷钱为戏。”

王建在《宫词》中载:“宿妆残粉未明天,总立昭阳花树边。春日内人长打白,库中先散与金钱。”

从春日“掷钱为戏”,到“散与金钱”,后又发展到赠“洗儿钱”。

据司马光资治通鉴称,杨贵妃认安禄山为义子时,“玄宗亲视之,喜赠贵妃洗儿钱”,以贺喜驱邪。

至宋、元,便形成一种民俗。它与正月初一初五称为“春节”,形成早期的“压岁钱”。但当时还没有流通全文的货币,而只是一种特制的“压岁钱”。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过年收红包习俗传说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过年收红包习俗传说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100785.html

相关文章

过年习俗大全民谣,过年的民谣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过年习俗大全民谣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过年习俗大全民谣的解答,让...

过年习俗 2025-05-14 阅读0 评论0

过年日照有什么习俗,日照新年风俗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过年日照有什么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过年日照有什么习俗的解答...

过年习俗 2025-05-14 阅读2 评论0

过年习俗冻米糖,冻米糖的寓意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过年习俗冻米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过年习俗冻米糖的解答,让我们...

过年习俗 2025-05-14 阅读2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