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春运成都周边景点推荐文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春运成都周边景点推荐文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四川春节旅游十大必去景点?
四川春节旅游十大好玩的景点,你可以去阆中古城、黄龙溪古镇体验春节古镇年味,可以去***、国色天乡、凌云山逛春节庙会,可以去自贡彩灯公园、自贡大佛文化旅游区、塔子山公园、成都欢乐谷赏春节花灯会,春节还可以去西岭雪山、九寨沟看雪,可以去峨眉山、海螺沟赏雪、泡温泉,以及乐山大佛拜大佛祈福、邛海观候鸟等。
春节成都有什么自驾游的好去处?
春节成都有什么自驾游的好去处?
成都作为“最中国文化名城”和“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的承载着几千年的历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授予它“美食之都”称号。
成都市区景点比较集中,最精华的几处景点分布在周边。都江堰和青城山是不可错过的风景,一般需要2-3天游玩。
春节时间也充裕下面我就为你推荐几条路线供你参考:
(1)成都市区经典4日玩法:
第一天:宽窄巷子(2小时) → ***(2小时) → 锦里(3小时)
第二天:***遗址博物馆(3小时) → 杜甫草堂(2小时) → 青羊宫(1小时) → 九眼桥(2小时)
第三天: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4小时) → 文殊院(2小时 ) → 春熙路(2小时)
第四天:人民公园(2小时)
这是按照景点的热度和位置来安排,是一条经典的线路,能更全面的了解成都市区。宽窄巷子和锦里都是成都有名的美食街,来这里不愁吃喝,中午在宽窄巷子可以吃一顿正宗的川菜,晚上去锦里来顿够麻,够辣的火锅。
宽窄巷子是成都最具特色的街道,是体验地道成都休闲生活的绝佳地点;***是中国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庙,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锦里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的街道之一;***遗址博物馆是上周时代的遗址;杜甫草堂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青羊宫被誉为“川西第一道观”;九眼桥是成都历史建筑景点之一;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可与熊猫亲密接触;文殊院是川西著名的俯角寺院;春熙路是成都最古老最繁华的街道之一;人民公园是最能体验成都人民休闲生活的免费公园。
这个目前重庆成都两个城市,实行的是七天核酸检查。这我就不知道那个云南,甘肃,青海,西藏,新疆,春节前有没有新的政策?我原来打算是走那个西昌,攀枝花,能够到云南梅里雪山当然最好,
而且我是带80几岁的父母一起走,我要让父母去体会两千米到三千米的高度,有没有高原反应?如果可以的话,就可以去草原,看雪山,冬天也可以走,冬天那种雪山了,川西啊!西北地区都很美。
我那个车是床车,奔驰唯雅诺,我先前去过青海,甘肃和内蒙,应该有相当的经验,当然,下雪的时候也穿越过折多山,我有30多年的驾龄,在全国各地都跑过,特别是在重庆贵州的山区,应该有丰富的经验,大不了挂轮胎链子。走慢一点,走到哪里算哪里。
春节期间四川哪些景点非常具有民俗特色?
儿时的年味|古中岩·老庙会。
苏东坡《远景楼记》描绘了家乡眉州的些许风俗:眉州在北宋时就已经是一座很有韵味儿的小城,被源源不断的岷江水滋润着,很是肥沃。这里民风淳朴,民俗醇厚,城里人家,即便是穷一点,家里也有藏书。门前屋后有庭院,种种花草怡情,闲来品上一盏盖碗茶,生活可谓是优哉游哉。人们不愁吃穿,自然也不愁玩,每年春节庙会就是传统节目之一,延续至今。
我们眉州中岩寺春节庙会历史悠久,以寺庙的佛事活动、地道民俗而令人记忆犹新,至今难忘。过大年哟,逛庙会哟!大家满怀新年的喜悦,大年初一起早起床,穿上新衣,揣上压岁钱,约上亲朋好友三五成群的就出发了。
紧赶慢赶好不容易终于挤到目的地,在号称“川南第一山(陆游)”中岩寺的红墙碧瓦、青山翠竹、亭台殿堂之间,融入熙熙攘攘的人流,开始欣赏一年中最闹热的现代市井民俗画卷:浓厚的宗教特色,琳琅满目的商品,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表演,特色迥异的各种小吃和小商小贩连绵不绝的叫卖声…………
最闹热的是万人转山和礼香:佛像请上彩车巡行,队伍以避邪的狮子为前导,佛像宝盖幡幢等随后,音乐百戏,诸般杂耍跟上,神龙压轴,大家跟着礼香转山,热闹非凡。祈求:年年岁岁,平安富贵;岁岁年年,福禄安康。
成都2021年春节哪些景区开放?
2021年春节期间成都开放场所
包括文创园区57个、文创街区66个、书店23间、公园74个、川西林盘和特色镇50个
体育场馆78个、美术馆画廊5个、博物馆42个、景区景点89个、旅游度***区12个
乡村旅游重点村13个、生态旅游示范区11个、文化馆24个、图书馆23个等几百个文体旅场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春运成都周边景点推荐文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春运成都周边景点推荐文案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100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