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新加坡过年有什么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新加坡过年有什么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新加坡人怎么过春节?
新加坡是个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国家,其中华人占总人口的75%以上,所以春节是其最隆重、最具影响力的节日。
每逢春节,新加坡华人家家户户写春联、贴福字,屋里屋外红红火火;买年货、做年菜、除夕吃团圆饭喜气洋洋;民间也兴拜年、祝福、送红包和压岁钱,图个吉利。 新加坡人的春节最喜欢的年货是肉干。用炭火烤制的猪肉干,油光红艳,微微带一点焦,切成四方形,看起来像一幅美味可口的春联。新加坡许多老字号的肉干店,包括林志源、美珍香、胡振隆等,都在牛车水。每逢过年,肉干店前就会出现排队的人潮。
插头香烧头香,是新加坡人最爱。香火鼎盛的四马路观音堂,是本地人气最旺的插头香地点。另外的,比如天福宫,韮菜芭城隍庙这些著名庙宇,除夕夜也是热闹隆重的各种活动。大年除夕夜,都会有上万信众忍着浓烟刺眼、香灰淋身之苦,只为争在大年初一的第一时间插头炷香。他们认为,将新年头一柱香***香炉的人,一整年都会获得神明庇佑,事事顺利。
新加坡人在过年期间还有穿上红***的习俗,据说这样会带来好运。新加坡人认为6、8等是吉利数字,封红包时都跟这几个数字挂勾。
而他们去亲友家拜年的习俗更惊人,通常我们去拜年,要带上一些糖果、果篮等礼物,但新加坡人拜年时很奇特,只要带两个桔子就行了。桔有“吉”之意,而在广东话中“柑”与“金”同音,两个桔子象征着大吉大利之意。
这个习俗,本地人不称为“送柑”,而是“换柑”,因为客人临走时,主人也会回赠两个桔子,有互赠吉祥的寓意。据说这是源自潮汕地区,新加坡潮州人不少,久而久之也成为各籍贯通行的习俗。
新加坡的春节比起中国的春节来说毫不逊色,甚至更觉隆重。为什么新加坡人会这么重视春节呢?一个是由于新加坡华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另外一个是为了吸引世界各地更多的人前去观光度***和购物。
那么在新加坡,当地民众都是怎么过春节的呢?
首先当然是吃团圆饭和发红包啦,这个跟国内的习惯差不多。新加坡给红包跟国内不太一样,非常有“特色”。首先,只有结了婚的人才会派发红包给其他人,这点跟香港的习俗差不多。据说,未婚的人送晚辈红包,会比较难结姻缘。还有就是红包里包的钱数不同特别大,但是数字要是吉利,如6元、8元、10元、20元、28元等。见到楼下的清洁工、保安等,也会包个2元红包给他们,表示心意。
还有就是在新加坡走访亲戚的时候会带上柑橘作为礼物相赠。芦柑在新加坡的传统习俗里象征着吉利。拜年时,把俩芦柑放到礼品袋中,再将这礼品袋送给主人家,就是表达了对于主人家的祝福之意。离开主人家的时候,主人家往往也会回赠两个芦柑,以表示将这一份祝福同样分享给对方。是以芦柑礼袋是新加坡过年时最平常却也最吉利的习俗。
还有舞狮子也是新加坡春节常有的活动,春节市场上张灯结彩,特别是牛车水更是大量出售华人风味食品,中国民族服饰和林林总总的吉祥物。这里也聚集了很多人观看舞狮队伍表演,锣鼓喧天,人山人海。除了过年,新店开张也会请舞狮。这个传统习俗,不仅是传统店铺会遵从,就连国际品牌店都会请舞狮队过来表演。
新加坡过年只在电视上看过。电视上说的好像比中国本土还热闹,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后来我想了想,电视是节选的,新加坡春节的规模远小于大陆,最大规模估计也就是大使馆组织几个人进行的聚会而已。
新加坡有哪些习俗跟中国一样?
在新加坡,华人占总人口75%,每逢新春佳节,年味总是像中国一样浓。吃团圆饭、守岁、拜年、串门,新加坡也像中国一样有过年的习俗。“春到河畔迎新春”等经典文化活动纷纷展开,各个民族、种族的新加坡人与他们的马来裔、印度裔、华人朋友相互拜访,参加庆祝活动,这也是新加坡春节的一大特色。
中新两国不仅在过年习俗上有着共同之处,在家庭观念上也持相近态度。
最热闹的春节
是华人纪念祖先的传统节日,清明日前后两个星期,人们会携带祭品、鲜花,到坟场去扫墓,祭拜祖先。
原本是屈原投江纪念日,现在发展成包粽子拜祭神明的节日。新加坡每逢端午节便会举办龙舟比赛。
俗称鬼节,由[_a***_]七月初一到三十号,整整一个月时间都要设坛拜祭无主阴魂,在这期间有宴会、歌台表演、喊标福物等活动,十分热闹。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佳节,天上的月亮分外的圆,地上的人也团圆,人们吃月饼、喝香茶、提灯笼,联络所、社团举办中秋晚会,裕华园也举办大型灯展,十分热闹。
新加坡有什么特别的风俗习惯吗?
新加坡是个多元种族多元文化的城邦国家,华人占了总人口的70%,其次是马来人,印度人还有欧亚裔。新加坡注重种族和谐,也尊重不同文化,具体体现在其公共***期的分布上。除了国庆节是全民节日以外,新加坡的公共***期包含了华人的农历新年,佛***的浴佛节,***徒的复活节和圣诞节,***的***和宰牲节,还有印度人的屠妖节,基本上各种族最重要的节日都照顾到了。
不过,作为一个华人为主的社会,我觉得新加坡最特别的风俗习惯当属每年农历七月的中元节,简直比农历新年还要热闹。
中元节民间俗称"鬼节”,又称“盂兰盆会”,源于道教,又掺杂了佛教,是民间祭拜祖先与超度亡魂的传统节日。与中国只在七月十五那一天祭拜不同,新加坡的中元节从七月初一开始,到七月三十结束,历时一个月。
在这一个月里,除了要注意各种禁忌以外,新加坡的华人社群会以商联会,寺庙,社区,邻里等为单位,举办各种“庆赞中元”或者"中元普渡"的活动。
最普遍的活动是供奉与祭拜。中元节期间,大部分的华人商家和华人家庭,都会在特定时段在室外焚香祷告,供奉水果,熟肉和糕点,焚烧大量的金银锭和纸钱,以拜祭先人,普渡十方亡魂,以求保佑生意兴隆,阖家安康。
此外,还有中元会标福物。通常由寺庙,商联会或者邻里社区主办。选个日子大家凑份子共同购置烤猪烤鸭烤鸡烧肉等传统祭品,共同拜祭“好兄弟”,拜完一起聚餐,同时拍卖各种有美好寓意的福物,如发财树,聚宝盆,金银山等,出价高者得之。通常有人在标到福物后,一年里生意特旺,运气特好,办事特顺,来年便出更高的价格标福物。有的中元会上,商家还会捐款捐物,招待老人和贫困家庭。
很多啊,你指哪方面?这里是多种族,有华人,马来人,印度人…不同种族间很多文化不一样的。包括吃穿方面。
整体而言,新加坡官方语言是英文,因为华人数量多,所以很多人会说华语。
这里车辆都是靠左行。
你最想了解哪方面呢
新加坡华人过年的习俗与中国大陆过年习俗有什么不同?
一、换柑
新加坡春节人出去拜年,不同于中国人带着大包小包的礼品,新加坡人拜年时,一般将两个柑橘用红色袋子装好,作为拜年的礼物。因为“桔”有吉的意思,“柑”又有“金”的意思,送两个柑橘,就代表大吉大利,好事成双之意。而且到了客人临走的时候,主人家同样也会回赠两个“柑橘”,意思是互赠吉祥,所以称为“换柑”。
二、买肉干
每到过年,新加坡的牛车水年货市场一定是过年气息最浓郁的地方,尤其是新加坡肉干,是新加坡人过年必备食品,而且新加坡很多老字号肉干电世界闻名,如林志源、胡振隆等,而且新加坡人过年买肉干买涨不买跌,一大堆人排成长长的队伍购买牛肉干成为新加坡过年期间一道靓丽的风景。
三、捞鱼生
鱼生是新加坡过年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它由鱼、花生、芝麻、脆薄片、各种酱汁等混合而成,每一种食材都代表着一种吉祥的寓意,如“年年有余”、“荣华富贵”、“甜甜蜜蜜”等等,吃的时候,大家会围坐在一起,用筷子把鱼生高高夹起,夹的越高就代表新的年赚的越多,即使弄得满桌都是都没关系,因为新加坡人会认为这是财气福运多得都溢出来了,正是遍地是财的好兆头。
四、拜太岁、拜天公
新加坡人过年时要去城隍庙拜太岁,买上一张“太岁纸”,然后请庙里的工作人员写上向太岁祷告的疏文,然后上香敬神,由法师诵读疏文,最后焚烧“太岁纸”,祭拜仪式就完成了。拜天公又被称作新加坡的小年,新加坡的很多庙宇都会在这一天举行大型祭拜仪式,对供桌上的贡品也有很大讲究,要摆上几种种寓意不同的水果,香蕉、苹果、桔子、梨子、黄梨、甘蔗等,象征着招财进宝,福旺平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新加坡过年有什么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新加坡过年有什么习俗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100223.html